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合肥8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通訊員 李宏 王建偉 李永 )今天下午,隨著最後一段長8米、寬30米、重180噸的鋼箱粱在8臺650噸步履式三維千斤頂的共同頂推作用下,整體向前推進,最終精準抵達指定位置,標誌著由中鐵四局承建的引江濟淮金寨南路橋主體部分施工完成,大橋跨越派河連線南北兩岸實現順利貫通。
金寨南路橋為引江濟淮工程(江淮溝通段)跨越河道的特大市政橋樑,最高通航水位11.88m,最低通航水位5.80m。主線橋向南跨越引江濟淮航道,總長約635m,其中主橋長257m,採用獨塔斜拉橋,主塔為混凝土雙菱形橋塔,塔高112m,為合肥市區目前最高塔。
圖為施工現場航拍圖。李宏攝
據瞭解,引江濟淮工程金寨南路橋已於7月底完成鋼箱梁合龍架設,本次施工為頂推調整就位,實現主橋部分順利貫通。橋樑結構已經在工廠加工製作好,現場透過頂推拼接。
圖為施工現場航拍圖。李宏攝
由於涉及跨河道施工,為保證下方航道的通水通航要求,安全優質建設好工程專案,施工方採用頂推架設工藝,在主跨鋼箱梁架設時共分10個輪次頂推,並在橋左右兩幅分別佈置4組頂推裝置,每組裝置包括2臺步履式三維千斤頂,綜合頂推速度可達3-4m/h。同時,鋼樑的架設、焊接、塗裝、檢測等作業均在頂推平面上完成,大幅度降低高空作業風險,安全可靠。
記者瞭解到,頂推作業的原理是讓梁體經過千斤頂力的作用“平移滑動”到預定位置,施工時不影響橋下交通,不需要大型起重裝置,特別適合於城市橋樑特大跨度橋樑。
引江濟淮工程實施後,將有效緩解沿淮及淮北地區長期以來的缺水矛盾,完善江淮航運體系,緩解巢湖及淮河水環境惡化趨勢,充分發揮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金寨南路橋作為引江濟淮工程在合肥市境內跨越河道的特大市政橋樑,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合肥主城區與肥西境內交通壓力,改善市民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拉近肥西縣與合肥市中心的時空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