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1+1:六部門印發措施“擴大開放”

在這種多舉措並舉的政策基石之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10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關於以製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其中提出,要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高管、技術人員及其家屬出入境。各地方要用好用足中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明確標準和流程,為外籍人員來華提供便利。

評論1+1:六部門印發措施“擴大開放”

新京報:擴大開放的有力之舉

因為疫情的緣故,全球之間的經貿往來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國際社會也不時出現“逆全球化”“保護主義”的舉動,但中國對全球化的承諾與姿態始終不變。即便疫情給公共衛生帶來衝擊的時刻,中國也積極參與全球經貿合作。在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的當下,中國頂著壓力出臺便利往來措施,再一次明確了態度。這只是15條便利外商的措施之一,此外還包括“深入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高標準落實外資准入後國民待遇”“推動外資專案簽約落地”等,無一不是擴大開放的有力之舉。所以,通觀《政策措施》全文,相信國內外商貿人士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心會更加篤定。中國用實際行動一再展現了大國擔當與國際責任,以堅定有力的舉措促進合作、反哺全球化,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商貿往來必將愈加繁榮。

澎湃新聞:為外商投資開啟“制度型開放”通道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也是“制度型開放”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而從這一次《政策措施》中提及的諸多政策表述來看,指向的是中國繼續推進對外開放的建制化流程還在繼續不斷完善;而這種“制度型開放”,恰恰也是外商營商環境的真正確定性所在。未來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資為我所用、讓更多人才和資源匯聚到中國本土,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而這種匯聚的過程,就需要《政策措施》中所提到的各項措施: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落實准入後的國民待遇,深入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等等。可以預期的是,在這種多舉措並舉的政策基石之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21世紀經濟報道:金融領域亦值得期待

就直接金融市場的政策而言,近年來,透過科創板、創業板的發行註冊制改革,北京證交所的全新啟動,以及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的強化,更開放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已蔚然成形。一個穩健的資本市場顯然需要能涵養儘量全面的企業生態。支援境內註冊的外商投資企業利用境內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包括探索發行企業債,意味著支援做大做強在華企業,實現資本的雙向流動,既吸收外資企業資金,又以資金培育外資企業,這是一個更能支撐國民經濟和國際地位的資本市場的應有格局。我們可以肯定,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改革開放將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利用和促進外資為我國經濟服務,顯然是其中的基本領域之一。流通屬性的金融的基本功能,這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屬性,對外資的逐步開放也與中國金融市場的成熟同調。金融領域的促進政策值得期待。

專家觀點:有利於穩定外貿外資、經濟增長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為外資注入更強信心和動力

王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政策措施》是二十大後第一個展示我國開放的重磅舉措,不僅向外界傳遞了中國持續開放的積極訊號,直接向外資尤其是製造業外資喊話,而且也是間接對金融市場的一種回應。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相關部委還會就改革開放、建立統一大市場以及最佳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臺更多具體的措施。隨著一系列開放政策的推進和落地,中國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的決心會越來越明確,也會更好地打消外界的疑慮,為外資注入更強的信心和動力。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更好推動全球和區域貿易投資

龐溟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對進一步吸引外資是正面的、積極的、重大的利好。外資和外企在相關支援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助力下,積極投資、加快佈局、穩妥經營,就能更好地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堅持合作互利共贏、堅持市場化導向,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便捷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從而更好地推動全球和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經濟一體化程序,有利於穩外貿、穩外資、穩增長、穩經濟。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4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1+1:六部門印發措施“擴大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