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驁)曾經的無名夾道更名為“長壽巷”,曾經的煤棚小道變成了居民喜歡的會客廳。不久前,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對後馬廠衚衕夾道進行了整治提升,拆除違建和廢棄煤棚,在提升街巷顏值的基礎上為居民創造舒適、宜居的環境。
走進長壽巷巷口,修葺一新的灰白牆壁上鑲著仿古窗框,裡面是醒目的“長壽巷的前世今生”。長壽巷原本是後馬廠衚衕中部向北支出的無名夾道,裡面有5個樓門院,巷內部分危牆年代久遠,道路兩側曾有違法建設19間,還有不規則花池、花架及凌亂架空線,原本不足3米寬的衚衕被擠佔了三分之一。
違建拆除後,街道對地面、牆面進行了修復,設定了節能燈,修建了車棚、晾衣架等公共設施。此外,考慮到巷子內居住的老人多,社群用黨建經費購置了長椅,方便老人們曬太陽聊天。
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這條小巷於今年8月亮相。有居民提議給這條無名夾道起個名字,舊鼓樓社群服務站站長王宏找住戶們商議:“這裡的居民普遍高壽,不如就叫長壽巷吧。”居民們一致贊同。
自2017年《西城區街巷衚衕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出臺以來,什剎海街道分批分類推進背街小巷整治,僅2019年一年,新達標衚衕128條。2020年5月,西城區啟動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什剎海街道已組織拆除違建70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