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大約佔據我們在立陶宛企業15%的銷售量,我們真的不想放棄這個市場。我們一定不想放棄這個,所以不得不將這一部分的生產轉移至其他歐盟國家”,這是全球最大的泥炭基質、德國生物燃料生產商的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態。
顯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立陶宛企業感到了凜冬將至的寒意,在立陶宛有投資的歐洲國家現在都開始考慮是否要將在立陶宛的企業撤到其他國家,因為在目前的立陶宛與中國關係背景下,對他們投資企業的進口和出口都會帶來很嚴重的不利影響。
這些企業的反應就是此前立陶宛政府錯誤決定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如果外資企業大量從立陶宛撤出,那麼立陶宛的國家利益勢必遭遇重大損失,因為這些企業不僅每年為立陶宛貢獻大量的稅收,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
面對目前這種嚴峻的形勢,立陶宛的一些有識之士站了出來,公開表達對立陶宛政府錯誤決定的不滿。
據媒體報道,立陶宛前總理斯克韋爾內利斯近日表示,現政府“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即不會作出任何改變”,“至於國家的經濟利益,它們並不重要”。甚至他還強調稱,如果是他自己掌權,一開始就不會允許出現這種情況。
雖然此前立陶宛總統也曾經公開表示,允許臺灣在立陶宛首都設立所謂“代表處”的決定是錯誤的,但根據立陶宛的法律,總統在該國的實際權力並不大,這一點和德國有些類似,總理才是掌握政府實權的人。雖然只是前總理,但斯克韋爾內利斯在立陶宛政壇的影響力還是不小,此刻其站出來表達對現政府決定的不滿,足以說明這件事在立陶宛國內也存在著巨大爭議。
在斯克韋爾內利斯看來,立陶宛政府做出決定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真正考慮到立陶宛的“國家經濟利益”,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喪失中國市場、還有大量企業準備從立陶宛撤走這些情況都表明,現在立陶宛必須要重新反思之前的決定。
一箇中國是底線原則,中國絕不會允許任何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立陶宛如果真的想要改善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就應該主動拿出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