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永茂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日前,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在網站釋出通知,就《城市商圈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意見稿提出,在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結合超大城市特點和城市更新改造,對標國際一流商圈和商業街,吸引國內外高階商業品牌和資源集聚,提升高階購物、文化旅遊、金融商務等功能,打造一批世界頂級商圈。可以說,這份意見的出臺是國家在構建“雙迴圈”發展格局、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有力舉措的重要一環。
我們知道,投資、外貿和消費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改革開放過去的四十多年裡,外貿支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半壁江山,而消費的作用相對較小。一是因為供給側方面的有效供給不足,未能充分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二是因為消費的檔次和層級轉型升級不夠及時,無法充分釋放群眾的消費需求。在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肆虐的今天,國外需求萎縮,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對出口帶來重大沖擊。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貿摩擦加劇,中國企業受到打壓和圍獵,大國競爭和博弈越發激烈,國際外迴圈受限受阻。在這種背景下,中央適時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主體是國內大迴圈,而要做好國內大迴圈,刺激國內的消費市場、釋放國內的消費潛力,發揮中國國內市場優勢無疑是必由之路。而這次商務部提出城市商圈建設意見就是在構建“雙迴圈”格局下,激發消費潛力,進一步推動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啟用內迴圈的發展潛能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促進國內大迴圈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又以擴大消費需求為重點。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全球超大規模市場,還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擴大內需和消費有著天然的優勢。所以應該透過穩定和啟用內需,擴大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城市商圈指導意見明確了不同層級城市商圈建設的功能定位:超大城市要對標國際一流商圈和商業街,提升高階服務功能,打造一批世界頂級商圈;特大城市要引入商旅文融合型設施,集聚高階功能,形成體現城市活力的核心商圈發展格局;大城市要推動商業資源集聚,逐步疏解批發功能,增加零售、餐飲、休閒娛樂等功能,打造多元時尚的消費中心;中小城市要充分挖掘文旅資源,提升休閒娛樂、特色餐飲等功能,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的核心商圈。也就是說,超大城市要做“頂級”,特大城市要做“高階”,大城市要做“多元”,中小城市要做“特色”,以差異化的格局有效釋放不同型別和層級的消費需求。
這種差異化的城市商圈劃分指導意見符合城市經濟的規律,等於把不同型別的城市做了部門化的區分。超大和特大城市可以被看作是城市的基礎部門,向城市外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而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則被看成是城市的非基礎部門,主要向本市的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這樣分工更有利於擴大開放,吸引更多外資企業,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也有利於加強中國和世界的經濟聯絡,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吸引更多的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
該建設指南意見稿還就智慧商圈試點提出了建議,要建設商圈大資料平臺,推動商圈數字化改造,豐富智慧化場景應用。這也是基於中國的網際網路移動應用技術和物流水平世界領先的客觀條件的選擇,也意味著打造頂級商圈不能走過去大拆大建的老路,必須要推動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引領世界消費方式和趨勢的變革。透過這種引領,也能更好地促進資本、技術、人才、資料等要素跨境自由流通,加快推進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提高國內大迴圈構建必要的要素和產業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