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 烏通社
8月20日和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分別出訪俄羅斯和烏克蘭,與俄烏兩國領導人就“北溪-2”天然氣管道、烏克蘭東部衝突等問題深入交流。
俄德媒體普遍認為,作為總理生涯的“告別之旅”,默克爾在7月連訪美英之後,8月再訪俄烏,“北溪-2”問題貫穿始終。分析認為,默克爾在堅定維護德國國家利益的同時,斡旋於美俄歐之間,將實用主義的務實外交堅持到底。
默克爾就“北溪-2”安撫烏克蘭,恐難奏效
據烏通社報道,默克爾22日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承諾,德俄合作的“北溪-2”專案不會令烏克蘭蒙受損失,再次確認烏克蘭仍然是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國。
烏克蘭這一地位在今年7月默克爾訪美時就已確認,當時美德兩國發表“支援烏克蘭、歐洲能源安全和氣候目標”的聯合宣告,宣告稱美德支援烏克蘭及中東歐的能源安全,認為烏克蘭“在2024年後繼續作為天然氣過境國”符合烏克蘭和歐洲利益。當時默克爾代表德國承諾在未來俄烏天然氣談判中,利用一切方式促成烏克蘭在2024年後繼續保持俄氣過境國地位,以期延長過境協議至2034年。
這一原則基本得到俄方認可。俄羅斯總統普京20日在與默克爾會談後表示,將遵守承諾維持烏克蘭天然氣過境國地位,但關於延長過境協議,普京要求歐洲各國首先給出經烏輸送天然氣的具體購買數量。在俄方提出要考慮“更多細節”之後,烏克蘭認為,目前所有的“補償”協議都“太籠統”。澤連斯基表示,管道建成後的“風險”還是由烏克蘭承擔,但也對“整個歐洲”構成“威脅”。澤連斯基指責德國對俄態度“軟弱”,要求默克爾向普京施壓。
作為安撫,默克爾還表示,德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未來25年歐洲將大大減少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默克爾“寬慰”澤連斯基稱,無論是“北溪-2”還是現行的烏克蘭天然氣運輸系統,未來都不會再成為歐洲能源輸入的主要管道。默克爾敦促澤連斯基做好準備以應對未來的發展,她表示德烏未來可以在綠色能源領域建立合作關係,甚至可以考慮把烏克蘭變成一個生產綠色氫能的中心地區。
不過默克爾這番“遙遙無期”的安撫似乎不太奏效。俄羅斯《訊息報》認為,默克爾沒能說服烏克蘭相信西方。在“北溪-2”問題上,烏克蘭主流輿論更是認為遭西方聯合“背叛”。
回到現實,雖然“北溪-2”只剩最後15公里管道待鋪就,但美國仍在做“最後的絞殺”。就在默克爾訪俄當天,美國國務院宣佈對涉及“北溪-2”的兩個俄羅斯實體實施制裁,另將兩艘船隻列為被凍結財產。而另一方面,俄羅斯23日對歐洲將“氣候與能源一攬子計劃”擴充套件到“北溪-2”專案提出抗議,認為歐俄之間的能源信任遭到破壞。由此可見,無論是“北溪-2”還是更為廣泛的歐俄能源合作之路未來都不會一帆風順。
▲ 8月20日,默克爾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 今日俄羅斯
秉持務實外交風格,默克爾不參加“克里米亞平臺”峰會
烏克蘭問題也是默克爾輾轉於俄烏之間的重點議題之一。普京20日在與默克爾會晤時表示,希望默克爾在訪烏時“敦促烏克蘭履行先前在烏東問題上的所有承諾”,俄方認為烏克蘭領導人已不打算執行《明斯克協議》,原則上已經決定放棄和平解決頓巴斯問題的選項。
默克爾22日與澤連斯基談及這一話題時表示,她主張召開烏克蘭問題“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這能夠讓我們取得進展,在總統層面和政治顧問層面都是”。
儘管默克爾的願望良好,但現實中的俄烏關係近日異常嚴峻。8月23日,烏克蘭將聯合4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共同召開“克里米亞平臺”峰會,這一峰會將重點討論烏克蘭重新接管克里米亞等相關問題。俄方強烈批評這場峰會,認為峰會具有“反俄”傾向,俄外長拉夫羅夫諷刺這一峰會是“巫婆狂歡會”,“西方在烏克蘭培養新納粹和種族主義者的平臺”。
8月20日,俄羅斯宣佈對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等烏克蘭高官實施制裁。據統計,2018年以來已有922名烏克蘭人被俄製裁。烏外交部稱,俄羅斯此舉是在“克里米亞平臺”峰會開幕前夕的一種“挑釁”。
值得玩味的是,默克爾雖然22日訪烏,卻在23日“克里米亞平臺”峰會前匆匆離去。有分析認為,默克爾此舉再次顯示了其務實的外交作風,既不刺激俄羅斯,也是對自己支援的烏東問題“諾曼底模式”的堅持,亦不被烏克蘭當局所綁架。
當前歐洲總體奉行三種對俄政策——“接觸、牽制和擊退”。默克爾任內的德國強調基於相互依賴的自由主義立場,提倡保持與俄羅斯的溝通,透過合作和對話化解分歧。德國之所以形成此種對俄立場,與默克爾個人務實的外交風格密不可分,作為政壇的“常青樹”,默克爾和普京形成了獨特的首腦外交模式,二人擁有共同“東德印記”,互通對方的語言,對於對方的關切有更好的理解。默克爾任內20次訪俄,用德國知名記者、《默克爾傳》的作者柯內琉斯的話來說,“默克爾形成了自己與俄羅斯打交道的方式”。
9月德國聯邦議院選舉臨近,觀察家們認為,隨著默克爾卸任,德國將失去“與俄羅斯的關鍵對話者”。未來德俄關係走向何方還很難預測,目前德國聯盟黨仍歡迎對俄繼續對話,社民黨作為傳統友俄政黨,願意逐步鬆綁對俄製裁,而自民黨和綠黨則對俄指責更多、更加強硬。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德國未來能否延續實用主義的對俄外交,還要看9月大選的組閣結果。
作者: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