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著的父母只能養出白眼狼:尊重,必須是“相互”的

(一)兩個真實案例

古代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無論父母及長輩做的對錯與否,小輩都沒有反抗的權力。

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慢慢學著尊重孩子。這本沒有錯。可是,一些父母,卻矯枉過正,做過了頭。他們不是在尊重孩子,而是在羞辱自己的同時,把孩子也毀了。

(1)媽媽的下跪,是孩子炫耀的資本

下圖中的孩子九歲,三年級,獨生子。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是平時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盡量滿足孩子。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便開始和父母要各種名牌衣服和文具,之前還挺愛學習,可是慢慢痴迷上了玩遊戲。

有一段時間他認為上學耽誤他玩遊戲,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最後乾脆不去上學。有一天在公眾場合,媽媽苦口婆心勸他上學沒有效果,最後,竟然流著眼淚“撲通”一聲給兒子跪下了,跪了一個小時,不但沒有打動兒子,兒子竟然還拿出手機把下跪母親的照片發到朋友圈,還配上文字:“每天都是好心情”。

父母無底線的讓步,會讓孩子越加放肆。

父母對自己的不尊重,會讓孩子更加不尊重父母。

(二)母親跪著對女兒說:“我會改的。”

5月23日,江西景德鎮,一個10歲左右的小女孩坐在陽臺的護欄外,背對著屋內,做出要跳下去的樣子,屋內的父母跪倒在地請求女孩趕緊回到屋內,媽媽更是跪在地上哭喊著請求原諒:“我會改的。

這個女孩認為父母對姐姐偏心太厲害,當天早上她和姐姐吵了一架,而父母又沒幫著自己,又想起了以前父母總是偏袒著姐姐,心灰意冷之下,企圖用這種方式來反抗。

這個媽媽跪在客廳裡一邊大哭,一邊說:“媽媽現在已經改了好多了,你也知道媽媽平時就是聲音大一點,其實脾氣沒什麼的,媽媽哪天有好東西不是先寵著你的?姐姐有的你都會有的,媽媽平時為了關心你們都是睡在客廳,房間都不敢睡的。”

用這種方式威脅父母,想必孩子是被逼急了。

在這種情況下,給女兒跪下,想必父母是怕極了。

可是,當女兒救回來以後,不知這對父母打算怎麼辦?

女兒的方式這次顯然是得逞了,換來了父母的道歉與悔恨,以後一定不敢再偏心姐姐了。畢竟這樣的威脅,對父母來說,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但是,對於這個女孩來說,她以後是否還會再用這一招?比如她以後談了戀愛,男朋友對她不好,或想和她分手,她是否也會用這種方式要挾對方?……

這件事,越往下想,越覺得恐怖。

跪著的父母,到底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三)尊重,必須是“相互”的!

現在都說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

這本沒有有,尊重,是基本的溝通前提。

但是,一些父母忽略了一點:尊重,必須是相互的。單方面的尊重,不是真正的尊重。

當你意識到,你在“尊重”孩子的同時,沒有尊重到自己,那麼你就要停下來想一想,你現在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正確,是否能給孩子帶來成長?

比如:

你今天工作非常累,加班了兩個小時,好不容易到家了,想休息一會兒。結果你6歲的兒子過來,想吃餃子,讓你去包,不給包就要哭。

如果,你“尊重”了孩子的感受,答應了他這個要求,你要想一想是否尊重到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

你這樣一味的順從和滿足,是讓孩子變得更懂事了,還是更自私了?

如果你尊重自己,你應該和孩子友好溝通:“媽媽也很想給你包餃子,可是媽媽今天上班實在太累了,已經沒有力氣去包了。咱們明天再吃好不好?今天晚上,你和媽媽一起做飯吧,咱們煮個簡單的。”

或者點外賣,偶爾吃一頓外面的飯菜,也沒什麼。輕鬆了自己,也滿足了孩子。

如果孩子怎麼也不同意,就讓他哭吧。等他哭夠了,他就知道這件事不是用“哭”就可以威脅到媽媽,可以達成目的的。

孩子一哭,就順從孩子,這叫

“溺愛”

,這種溺愛會害孩子成為一個自私自利之人,不利於他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也不利於他將來的婚姻關係。

但是,當我們尊重自己的感受,允許孩子哭的時候,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罵他不懂得關心別人、自私自利……這樣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暴力控制”

【正確做法】

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抱抱他,平靜地陪著他。孩子吃不到想吃的東西,感覺難受是可以理解的。等孩子慢慢平靜下來,他便會從中悟出一些道理的。

我們接納孩子感受的同時,也需要孩子同時試著接納我們的感受。

一個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比如案例1當中的那位媽媽,她對自己的不尊重,並沒有換來兒子的心軟和讓步,反而成了兒子炫耀的資本。她不知道,她如此的卑微是把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淵。

(四)溝通,必須是“及時”的

案例2當中的父母下跪,是情急之下的做法,與案例1不同。

案例2中的女孩,也許不止一次地和父母說過他們偏心姐姐的事情,但是屢次都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或者解決。情緒積壓之下,某一次事件的爆發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親子矛盾、夫妻矛盾之所以以悲劇的方式收場,多半是“情緒積壓”導致。

當父母吼孩子(比如:“快去寫作業”),而孩子不聽的時候,父母的吼聲會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暴躁,甚至最後還會加上肢體動作。

孩子也是同理。

當她反覆向父母申訴他們偏心,卻屢屢得不到回應的時候,她的聲音也會越來越大,方式越來越激烈。她想做的,無非是讓父母看到她那顆她認為“很受傷”的心。

所以,當孩子有問題,有情緒的時候,需要及時處理,不要當作無所謂,以為過兩天就好了。一些偶發事情確實會如此,但是常態化的事情若不去及時處理,只能越積累越嚴重。

但是,及時處理,並不意味著順從孩子。當孩子認為的與事實不符的時候,父母動之以情曉之以情地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父母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

同時讓孩子認識到,父母不是完人,我們也有缺點。我們可以努力改正,但是,無論怎樣,我們就是你的父母,你要學會接納你不認同的人、做事風格或性格。

學會與不同的聲音相處,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功課。

(五)結束語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不是家裡的太陽,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圍著他轉。

孩子的心情很重要,父母的心情也很重要。

孩子希望父母理解他,他也要學會理解父母。

這些都是相互的。

父母們一定不要因為太愛孩子而失去了原則和尊嚴,失去了自己,從而害了孩子,讓他成為一個無法眾人接納的自私自利之人。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與實踐,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絡,侵立刪,感謝。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89 字。

轉載請註明: 跪著的父母只能養出白眼狼:尊重,必須是“相互”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