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期間,你家孩子是否抱著手機不放?“對症下藥”你可以這麼做

隨著暑假的到來,孩子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也變多了,眼瞅著小傢伙們抱著手機和平板不撒手,不少家長可能都會犯愁,這該如何是好?

去年暑假結束之際,國家新聞出版署曾發文,要求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的20點至21點,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路遊戲服務,這被稱為“史上最嚴防沉迷措施”。

除遊戲平臺外,今年不少影片和直播APP也紛紛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對未成年人使用平臺的時長與內容推薦等方面作出管控。那麼,孩子們上網都能夠幹些什麼呢?

暑期期間,你家孩子是否抱著手機不放?“對症下藥”你可以這麼做

學生 小賈:就晚上上網兩個小時,看點影片。身邊同學當中有的通宵,就玩遊戲一整晚。家裡麵人也不管。

記者瞭解到,脫離父母的視線之後,不少未成年人總有辦法從大人手中拿到手機,致使國家以及相關平臺的規定失去約束作用。

有相關專家曾透過研究劃分,在一定期間內,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超過6小時,或每週使用時間超過40小時,就可能被認定為電子產品上癮。很多家長為此憂心不已。

暑期期間,你家孩子是否抱著手機不放?“對症下藥”你可以這麼做

南寧市民 李先生:玩到沒電。視力呀,頸椎呀,都是會影響的,這種本來就是不良嗜好。

沉迷網路有原因 陪伴教育別缺位

心理學專家分析,每個孩子沉迷網路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因為家庭生活乏味且缺少親情互動,想借此尋找別樣的樂趣;也有人覺得父母本身沒有以身作則,成天抱著手機玩個不停,因此孩子有樣學樣;更有離譜的父母,在“陪伴缺位”時,乾脆把電子裝置當成保姆來替自己哄娃。因此,家長要及時發現癥結所在,對症下藥。

廣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常務副主任 葉發欽:及時覺察,打斷這個鏈條的繼續。主要還是做生活重心、注意力的引導,成癮稍微重一點的話,還是要做心理方面的干預。

家長在管理電子產品時,最好遵循好好說、耐心做、有效跟進的原則,在溝通陳述問題時,不要隨意評價孩子,表達感受不要過於情緒化,遇到孩子不遵守規則時,要溫柔而堅定地說“不”。

此外,必要的家庭活動如烹飪美食、戶外運動、親子游戲、閱讀以及桌遊等,都可以有效地抵抗電子產品的誘惑。

暑期期間,你家孩子是否抱著手機不放?“對症下藥”你可以這麼做

廣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常務副主任 葉發欽:應該更多地興趣的培養,比如說研學、程式設計,還有興趣活動的拓展。要引導呢,小孩怎麼樣提升自我的約束和規劃的能力。孩子意志力不行的時候呢,那適當的表揚,是很重要的。

(廣西新聞頻道 記者 袁木 蘭盛勇)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0 字。

轉載請註明: 暑期期間,你家孩子是否抱著手機不放?“對症下藥”你可以這麼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