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罵著國產車質量差、表現跟不上合資車的時候,實際上國產車在全球範圍內的表現又進了一步。
早在20年前,自主品牌處於剛起步階段,沒有技術、沒有地位,只能透過借鑑國外知名車企的方式來讓自身苟存,並且借鑑和學習渠道往往都不正經,想要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獲得海外車企先進技術,在當時幾乎不可能。
而如今的格局卻有了180°的大轉變,也剛好印證了“曾經的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這句俗話。擁有了強大研發能力和技術的支撐下,自主品牌不僅市場表現火爆,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的地位也日益提升,衝出中國、走向世界,自主品牌們真的做到了。
自主品牌掌握的核心技術,讓海外品牌甚至豪華品牌都眼紅,最早有賓士與比亞迪合資成立的騰勢,賓士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到比亞迪領先的電池技術,隨後豐田也主動向比亞迪發出合作邀約。除了比亞迪,還有長城和吉利,長城與寶馬的合作已經板上釘釘,下一代mini將由長城工廠生產,而後者吉利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兼賓士最大股東,賓士同樣也需要吉利的技術支援。
賓士在2020年時宣佈,Smart品牌將完全獨立出來,並且新公司由賓士和吉利各出資50%成立,公司取名為智馬達,落戶地點為中國寧波,按照最初計劃,雙方共同研發的首款新車將於2022年正式投產並銷往全球市場。
與我們所熟悉的Smart不同,新車拋棄了雙門的微型設計,轉而選擇了小型SUV的定位,這是更實用的路線,並基於吉利浩瀚SEA架構打造而來。同時,全新Smart的命名方式也進行革新,採用“#”+數字的名稱組合,首款車型的名稱將為Smart精靈#1。
隨著Smart精靈#1釋出時間的日益臨近,新車更多確定資訊和設計細節也得到了披露。雖然Smart品牌開啟了全新篇章,但精靈#1依舊堅持主打呆萌風格,作為電動車的它,車頭採用了封閉式設計,但牌照框區域保留了燃油車慣用的大面積格柵,讓人更容易接受它的外觀。此外,保險槓兩側的配備了導流槽,以增加前臉運動感。
精靈#1的LED日行燈由兩側交匯並貫穿,貫穿式燈光幾乎是電動車的標配,但精靈#1的日行燈樣式總是能讓我聯想起大眾ID.家族的燈組,難道是“撞臉”了?
相對低矮的側面會讓你懷疑它SUV的身份,它更像是介於兩廂車和SUV之間的跨界車。為了降低風阻,精靈#1配備了可伸縮式隱藏門把手,並帶有破冰功能,避免了雨雪天氣無法彈出的尷尬場景。
懸浮式車頂也將出現在這臺小車身上,C柱位置的Smart Logo也提升了車型及品牌辨識度。
尾燈風格直接照搬了前大燈組的設計,尤其是貫穿式示寬燈的樣式。
Smart精靈#1的尺寸資料目前還未公佈,但預計與概念車4290/1910/1698mm的長寬高及2750mm的軸距不會有本質差異,量產版尺寸唯一的區別或許就是保險槓樣式變化導致的長度變化。
概念車富麗堂皇且浮誇的內飾配色沒有出現在量產車的車廂中,而是選用了更常見的黑色風格。中控樣式與概念車大差不差,是熟悉的賓士風格,12.8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基本取代了中控臺所有實體按鍵的功能。Smart精靈#1的前排儲物空間表現相當豐富,空調出風口下方擁有儲物格,扶手前方有兩個杯座,底部也掏出了一個體積較大的儲物空間。
粗壯且具質感的方向盤後方似乎並未配備傳統儀表盤(不排除是小尺寸液晶儀表),而是透過HUD抬頭顯示為駕駛者提供相關資訊,讓資訊讀取更加便利和直觀。
轉向柱頂部帶有紅外監測攝像頭,說明新車支援駕駛員表情和疲勞監測功能。此外,Smart精靈#1還擁有L2自動駕駛、泊車輔助、緊急避讓等主動安全配置,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它最合適不過。
Smart精靈#1的座椅佈局為“2+3”的五座模式,但與其說是5座車,倒不如將它看成4座小車,畢竟要在緊湊的第二排擠下3名乘客,確實有點難為人。
目前新車的動力資訊還未公佈,但可以確定的是,電動將是Smart精靈#1的能源形式,浩瀚SEA架構最多支援佈局3電機,考慮到其定位,搭載單電機的可能性最大,同時不排除推出雙電機四驅車型的可能。
Smart精靈#1雖然主要面向歐洲和中國市場進行銷售,但吉利手握寶騰汽車這一東南亞市場資源,從資源最大化和市場角度出發,智馬達已同寶騰簽署合作協議,屆時將開拓Smart的東南亞市場。
國產並返銷海外市場的案例並非首次,但幫助豪華品牌研發到製造再返銷到海外市場,吉利開啟了自主品牌的新紀元。中國品牌扭轉了全球汽車市場的局面,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中國品牌主導全球汽車市場的發展,豪華品牌也少不了中國的技術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