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緩和對華關係,我們就撤走”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立陶宛境內的多家歐洲跨國企業正在敦促立陶宛緩和對華關係,並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立陶宛依舊一意孤行,令中立關係繼續遇冷,這些企業將會撤走在立陶宛的業務。
立陶宛正在遠離全球市場
據立陶宛國內媒體“15分鐘”新聞網報道稱,德國Klasmann-Deilmann集團正在將立陶宛境內的部分業務轉移到歐盟其他成員國家。該公司表示,立陶宛分公司15%的銷售額來自中國,他們離不開中國市場。為了避免出口業務受到影響,只能選擇將業務搬出立陶宛。
除了Klasmann-Deilmann公司之外,德國-波羅的海商會更是直接向立陶宛外交部長、經濟部長髮出致函,直接亮明商會的態度。如果立陶宛不能緩和對華關係,他們將不得不考慮將業務轉移出去。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正在權衡將業務從立陶宛搬出去,以便恢復對華出口。
其中一家公司的總裁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如今的立陶宛已經成為所有歐盟國中唯一一個失去國際舞臺、遠離全球市場的國家。這種說法除了立陶宛正在失去中國市場這個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立陶宛已經被排除出中歐班列路線以及“一帶一路”路線之外。這意味著,立陶宛正在失去一次重大的發展契機。
如今,立陶宛正在研究如何緩和中立關係危機。對此,中方表態很明確,願意為雙方的溝通敞開大門,但前提是立陶宛需要展現出溝通的誠意。
立陶宛“知錯能改”很困難?原因有3點
分析人士指出,立陶宛在對華關係上,是否能做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答案是,很難做到,原因主要有3點。
第一,立陶宛屬於歐盟內部明確倒向美國的國家。這一次挑釁中國,更是將歐盟架到了火上“烤”,令歐盟對立陶宛極為不滿。再加上立陶宛為了迎合美國,不僅挑釁中國,還順便挑釁了俄羅斯。如今,得罪了中俄,又與歐盟貌合神離的立陶宛,只能抱緊美國的大腿。這意味著,立陶宛不會冒著引起美國不滿的風險,改變對臺態度,這也決定了立陶宛很難拿出真正的誠意。
第二,臺灣方面不僅籌備了10億美元投資基金用於“維繫”與立陶宛的關係,同時還作出許諾,出錢、出人、出技術幫助該國將半導體行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這對立陶宛而言,可謂是難以抵抗的“誘惑”。面對眼前的利益,立陶宛恐怕很難做出正確的取捨,最終大機率見小利而忘大義,失去了立陶宛未來的發展。
第三,立陶宛對華出口依存度其實並不高,雖然不改善對華關係會令立陶宛損失不小。但是,在立陶宛看來,這種損失完全可以作為與臺灣進行交涉的“籌碼”,最終從臺灣身上“補回來”。所以,本質上就是牆頭草、見利忘義的立陶宛,很難讓他們擁有遠見,選擇正確的立場。
所以,哪怕立陶宛表態想要改善中立關係,但到頭來恐怕不會拿出多少真心實意。因此,期望立陶宛做出正確的選擇,但不奢望立陶宛基於遠見做出選擇。若立陶宛繼續一意孤行,我國自然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部分資訊來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