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深途(ID:shentucar),作者:黎明,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為了港股IPO,零跑汽車很忙。 

先是拿下造車新勢力4月銷冠,然後搶先寧德時代釋出CTC電池技術,緊接著第四款量產車C01在5月10日正式發售。有人調侃:“IPO之前的鋪墊已經準備好了。” 

造車二梯隊的零跑汽車,是一家看起來“不對稱”的公司。這種不對稱體現在: 

它名氣不大,但野心不小。過去幾年,零跑在中國的造車江湖裡並無太大存在感,它賣得最多的是一款微型車,軸距只有2米4,價格最低6萬8,但創始人去年說,三年趕超特斯拉。 

它屬於跨界造車,此前並無造車經驗,但又堅持自研自產。1000多個工程師,3年花了不到14億,自研自產電驅、BMS、感知、計算、控制等多種電子部件,就連車燈都自己造。 

它車賣的不多,錢虧的不少。去年零跑一共賣了43748輛車,毛虧13.9億元,相當於每賣一輛車,虧掉3.2萬,比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都能虧錢。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4月份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斷裂的背景下,力壓小鵬、哪吒,新車交付量拿了個第一。但神奇的是,去年一直交不了車,每次都“甩鍋”給晶片短缺的,也是它。 

零跑,怎麼就突然逆襲了呢?

新晉冠軍是怎麼產生的?

零跑拿下4月交付冠軍,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實際交付9087輛,超過小鵬的9002輛,以輕微優勢險勝。 

而在此之前,零跑一直是倒數的角色。在蔚來、理想、小鵬、哪吒、威馬、零跑這6家造車新勢力中,按每個月的實際交付量來看,零跑大部分時候都排在第五,也就是倒數第二。 

零跑一直在說要衝進第一梯隊,所以對於倒數第二這個成績,零跑是不太服氣的。 

去年下半年好幾次公佈成績時,零跑都把鍋甩給了外部環境。比如9月,零跑只交付了4095輛,而蔚來和小鵬就是在那個月首次過萬,哪吒首次過了7000輛。零跑的理由是“因部分晶片供應不足”。再比如10月,零跑比9月還少了400多輛,理由是“因行業晶片短缺以及工業限電”。11月,也是同樣的理由。 

但與此同時,跟其他新勢力的做法不一樣的是,零跑每次還公佈了另一個數據——訂單量。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車賣的很好,只是沒交付而已。 

這個問題在今年沒困住零跑,卻困住了其他新勢力。從3月開始,受疫情影響,上海、吉林等汽車大省供應鏈中斷,導致汽車產業受到衝擊。跟3月比交付量,理想、蔚來、小鵬、哪吒分別下滑了62.2%、49.2%、41.6%、26.7%,但是零跑只下滑了9.7%。 

為何零跑受到的影響最小呢? 

一位關注汽車行業的投資人對深途說,“零跑提前囤了好多晶片,而且有大華撐腰。”“缺芯”這個詞,從今年1月開始,就從零跑的銷量海報中消失了。 

不只是晶片。零跑在3月中旬公佈的上市材料中透露,他們已經在去年戰略性地為汽車生產的預期增長儲備了若干原材料,包括電子零部件及電芯。 

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麼來的。 

在北京現代電動車事業部從事渠道規劃的安陽對深途說,月度交付量具有一定偶然性,“現車銷售當月賣的好不好,可以透過交強險資料評估,但電動車不在前端銷售,交付量就很玄幻,如果我有了一大批晶片,跟上生產,當月交付量就會很高。” 

有哪些零部件需要從外部採購很重要。根據零跑披露的資料,它的主要供應商為電芯、汽車電子供應商及服務供應商——大部分核心系統及電子部件都是自研自產。 

拆解一輛零跑汽車的構成,從各種演算法,到作業系統,到上層應用,再到AD控制單元等各種硬體,它都能自己研發,且自己生產,這是非常驚人的。最讓人意外的是,甚至連車身、車燈這種零部件,它都是自己造,而不是完全依賴外部供應商。零跑公司稱之為“全域自研”。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這種對供應鏈的強大垂直整合能力,過去只有兩家車企對外公開宣揚過,一家是特斯拉,另一家是比亞迪。 

一位比亞迪前工程師對深途說,從這張圖來看,零跑的自研自產比例屬於很高了。“零跑的母公司是大華股份,在安防系統上做的不錯,軟硬體這塊自研是可以理解的,沒想到有這麼多其他的也能自研自產。”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零跑跟大華的關係。大華股份是一家上市公司,全球第二大安防廠商,影片監控、人臉識別技術曾相當有名。零跑2015年成立時,大華原本是控股股東。因此,大華的很多技術和裝置,可以很便捷地供應給零跑。 

比如,汽車實現自動駕駛非常核心的攝像頭、雷達等感知裝置,零跑就是從一家叫作“華銳捷”的公司採購。天眼查資料顯示,華銳捷的控股股東是大華,零跑持有20%的股份。 

所以零跑對外宣稱的垂直整合能力,多多少少有大華的影子在。 

多種因素影響下,讓零跑的交付量這次終於沒掉鏈子。

誰在買零跑汽車?

很多人從來沒聽說過零跑汽車,因為它過去幾年所有賣出去的車加起來,也才8萬多輛,而且超過一半是去年交付的。 

買零跑汽車的人,大機率也不是同一型別的人。 

第一款量產車零跑S01,是一輛純電跑車,主打科技運動風。不到15萬的價格,對年輕人很友好。從外型和定價來看,S01面向的應該是追求新潮時尚,同時又沒太多錢的年輕人。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零跑S01 

但年輕人並不為之所動。根據零跑披露的資料,自2019年交付至今,S01一共賣了不到3000輛。有人評價這款車是“老年奧迪”、“老年蘭博基尼”。 

這是一種鮮明且奇怪的反差。 

到了第二款車T03,零跑想明白了,乾脆將“老頭樂”進行到底。這款微型車售價7萬左右,2020年5月開始交付,很快成為銷量擔當。零跑成立以來賣出去的所有汽車,超過八成都是T03。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零跑T03 

某種意義上,T03的使用者畫像,就代表了零跑的主要客戶群。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曾說,零跑主要的客戶群體是家庭第二輛車的使用者,和那些早期被山東、河南低速電動車教育過的群體,他們的消費需求都是想要一臺使用方便、實用、好玩的小車。 

深途獲得的一份零跑交強險資料顯示,2021年零跑銷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是杭州、天津、鄭州、台州、海口、南寧、金華、武漢、徐州、成都,以二三線城市為主。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其中,寧跑總部所在的杭州銷量遙遙領先,杭州、台州、金華這三個浙江省內城市,佔到了前十大城市銷量的近四成。 

在開店方面,零跑也相當激進。零跑公佈的資料顯示,零跑的線下門店數量,從2019年底的49家,快速增長至2021年底的291家。傑蘭路資料顯示,今年初,網點數最多的三家造車新勢力是蔚來、小鵬、零跑。 

這還不是零跑的全部。 

如果說S01和T03屬於零跑的1.0版本,代表零跑的過去,那麼用C字母打頭的另外兩款車C11、C01,則代表零跑的2.0版本,這是零跑更願意向外界去講的新故事。 

C11是零跑C平臺的第一款車,去年10月開始交付。跟以往的車不同,C11是一款中型SUV,不論是在尺寸,還是在配置,包括價格上,都往上升了幾個臺階。零跑寄希望於這款車,打進中高階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 

也是從這款車開始,零跑開始高調起來,開啟了它“不對稱”的另一面。朱江明“在智慧駕駛領域三年超越特斯拉”的狂言,就是在這款車正式交付期間放出來的。 

朱江明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享了這樣一段經歷:“過去我們一直很低調,跟媒體接觸也很少,甚至一個釋出會或者活動結束以後都是灰溜溜走了,加微信肯定是不想加的。”現在,作為老闆的他,打算從幕後走到臺前,拉近和使用者的距離,補齊使用者運營和品牌營銷上的短板。

5月10日的零跑C01釋出會,是這一思路的延續。作為零跑的第四款車,C01在尺寸、智慧化、價格上都超越了C11。朱江明將“豪車”兩個大字打在了大屏上,並親自下場帶貨直播。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到了這個階段,要搞清楚零跑的使用者畫像是困難的。因為1.0和2.0版本的產品差異太大,零跑現在正好處在1.5的中間狀態——對外講的願景和故事是2.0,但新車交付的主體還是1.0。 

所以,過去的交付量資料,對於評估零跑這家公司,實際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接下來的幾個月,才是關鍵。

全域自研,走得順嗎?

每一家車企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標籤。如果說蔚小理的標籤分別是使用者、智慧、產品,那麼零

跑給自己的標籤就是“全域自研”。 

零跑所謂的全域自研,跟全棧自研還不太一樣。按照朱江明的說法,零跑不止自研應用和演算法,連硬體也從底層開始搭建,而且還能自己生產。全面對標特斯拉。 

比如電動車最重要的零部件動力電池,零跑從201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電池研發團隊,除了電芯以外,模組、電池包和BMS都是自研自產。這在造車新勢力中很少見。 

還有電機動力總成,零跑宣稱全球首創八合一電驅系統,這套系統被應用在S01上。零跑還和大華合作研發智慧駕駛晶片“凌芯01”,號稱是國內第一個將自研晶片投入量產的汽車廠商。 

這些“第一”、“首創”的標籤,聽起來很唬人,也是很好的宣傳素材,那麼實際應用效果如何呢?——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怎麼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01。作為零跑的第一款車,S01在2019年亮相時,號稱使用了全球首創的指靜脈識別技術,但有車主在使用中發現,手指經常識別不出來,遠不如無鑰匙進入方便。車機系統也經常出故障,智慧語音助手時不時自動講話。2020年5月,200多名零跑S01首批車主集體行動,在網上用公開信的形式向零跑施壓,指出了一系列車輛故障。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這是沒有造車經驗的零跑,在將技術運用到現實中遇到的問題之一。 

而在“自產”這個環節,零跑也走了一些彎路。 

零跑從2017年開始建設浙江金華工廠,這個工廠直到去年才獲得整車生產資質,在造車新勢力中算比較晚的。由於沒有造車資質,之前零跑的車都是由長江汽車代工。 

跟蔚來+江淮的合作模式不同,零跑+長江,多少有些無奈的意味。業內一直盛傳的是,零跑的金華工廠很早就建好了,只是由於沒有資質,需要把白車身和三電零部件生產出來,最後運到長江汽車的工廠裡組裝起來,變相借了長江汽車的資質。 

當然,這都是往事了,它反映的是零跑在早期缺乏經驗,在造車路上踩了不少坑。去年結束長江代工模式,零跑的自研自產才真正開始,兩款C平臺車型的推出,也讓零跑在喊出“全域自研”口號時有了更多底氣。 

跟其他造車企業同時佈局多個工廠不同,零跑現在只有一座工廠,設計年產能25萬輛,現在能年產20萬輛。零跑的幾款主要車型,目前都是在這個工廠生產。 

國唐資本合夥人韓迪對深途表示,車企全自研,資料安全和協調有好處,但目前主要還是宣傳,“大部分系統級的軟體,還是在開源架構上自己修修補補。即便蘋果那麼強大也是如此。” 

全域自研對於零跑最大的意義,其實最終落腳到價效比上。 

朱江明曾這樣總結:傳統燃油汽車中,機械部分佔比70%,電子部分佔比30%,新能源汽車正好顛倒過來,電子部分成為了主體。他認為,對電子產品來說,電子部分大部分要自己設計,這樣效率和價效比才是最好,同時可以更好地平臺化。 

在產品層面,今天的零跑有點像當年的小米,甚至老闆在舞臺上演講時的口音和放出的PPT都有點像。他們對使用者講的故事是:產品效能提高一倍,價格下降一半。這也就是所謂的極致價效比,同級最能打。 

去年上市的C11,零跑號稱是在10-20萬元的價位裡面,同級別配置沒有競爭對手。5月10日開始預售的C01,零跑將價格區間拉高至18-27萬元,然後跟配置、價格都不佔優勢的豪車來對比,突顯自身優勢。 

故事聽起來很美好,自力更生的決心也值得讚賞,但產品最終怎麼樣,還是要交給市場來檢驗。 

迴歸到產品,對於零跑而言,今年三季度看C11,四季度看C01,這兩款車究竟能不能打,就能看出這個全域自研靠不靠譜。是騾子是馬,到了見真章的時候了。

*題圖來源於@零跑汽車。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699 字。

轉載請註明: 零跑學不會特斯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