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對母子,這位母親從我上公交車前就開始罵自己的孩子,將近半個多小時,聽了半天,原因是孩子要喝飲料,孩子喝了幾口後沒有把蓋子擰好,灑在車上了,還灑在了她的衣服上。
其實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採取溫柔一點的方式,而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自己的孩子,對小朋友的心靈會造成多嚴重的傷害,甚至還說"我以後再也不給你買飲料了。"
我們的很多父母就是這樣,和孩子交流就是不能好好說話。還有一些老人,特別喜歡用嚇孩子來達到自己管教的目的。
在中國,沒有誰比孩子他媽更愛孩子,不然怎麼會有慈母多敗兒這種詞。他們往往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自己有權操控他的人生。
而這種權威的展示,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就像這位母親冷言冷語的愛,實在是讓人扎心。因為,很多父母卻並不清楚:愛孩子,和如何愛孩子,是兩回事。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這些逗孩子的話,卻很容易摧毀一個孩子的安全感。而被被家長欺騙、愚弄和嚇唬後,孩子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從而讓他感到不安,而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進而對他以後的人際交往造成障礙。
所有的關係都是相互的,當家長好好說話並體諒孩子的時候,同時我們要求孩子也踐行一樣的價值觀,懂得學會好好說話,並體諒家長。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其實,世上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很敏感的,在與家長溝通時,他們會更關注爸爸媽媽說話時的表情、語調,然後據此做出相應的反應。家長可以換位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也不喜歡別人帶著情緒跟自己說話。所以,在與孩子說話時,家長要儘量保持穩定的情緒,使用平緩的語調,防止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