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週,5月14日,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行“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這也是應急管理部成立3年來首次舉行的大規模實兵檢驗性演習。
突發7.5級地震,災區房屋倒塌損毀嚴重,大量人員被壓被困,當地電力、通訊、道路、橋樑部分中斷……,種種場景觸目驚心,幸運的是這只是演習,不是真的。但天有不測風雲,自然災害隨時都可能發生,同自然災害作鬥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更應該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進入新時代,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安全是基礎。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防範化解重大災害風險,尤其是重大災害衝擊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大安全風險。而透過演習,全面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正是減少災害損失極為重要的措施。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次演習就是一塊寶貴的試金石,對戰備訓練水平和防災的準備及能力進行了一次全面測試。
軍事演習強調“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抗震救災演習同樣對實戰性有極高的要求。據悉,此次演習共設定26個科目,以地震常見災害鏈為基本藍本,兼顧地鐵停運、高層建築滅火、危險化學品儲罐滅火、燃氣洩漏、水壩開裂、尾礦庫潰壩等新興災害型別進行設計。
就像軍事演習需要“料敵從寬”,本次演習對災害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了最壞的估計,分別演練了列車脫軌和地鐵停運救援、尾礦庫潰壩救援、景區遊客被困救援等科目,這種演練是對應急救援能力的一次極好錘鍊。也只有這樣對標實戰要求,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才能在災害猝然降臨的時候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大災不期而至,是否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跨越地域、部門等各種壁壘,形成應急合力,往往是對一個國家治理水平的考驗。因此要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就必須構建統籌應對各災種、有效覆蓋防災減災救災各環節、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
公眾從本次演習中看到了指揮協調機制的重要作用。演習過程中,按照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統籌國家和地方搶險救援行動,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主力優勢、軍隊應急救援力量突擊優勢、專業應急救援力量技術優勢和社會應急力量輔助優勢,檢視國家和地方應急資源統籌運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訊空天地一體組網、力量空地一體投送、多層級多力量統籌指揮等方法手段,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磨合指揮協調機制,增強搶險救援能力,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依靠科技力量是現代救災的顯著特點。衛星遙感、大中型無人機空中勘察、無人機空地配合人員搜救技術……演習中一系列防災減災新裝備新技術的亮相讓人驚豔。
新裝置新技術的運用不但可以為指揮部第一時間確定救災重點以及動員和部署工作提供依據,而且會給不幸罹災者提供更多生還的機會。當潛孔打鑽技術往地下打通,向深埋的被困人員供應食品、藥品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生命之光又被重新點亮了……
本次演習達到了預期目的,證明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充分彰顯出了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的優勢。
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防災減災是一項常態化工作,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的不利影響,離不開社會每一分子的關注和參與。只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深入人心、災害中的自救常識和互助觀念日益普及,一道全民防災減災救災的堅實防線才有希望建立。
抗震救災演習越成功,越能在未來挽救更多生命。這場演習和防災減災宣傳週活動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為了我們自己,請多一份關注。
(南都社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