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助力非洲百姓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新華社太原9月22日電(記者呂夢琦、解園)7月的莫三比克正值乾爽的旱季,在莫三比克農業研究院的一間實驗室裡,25名學員在中國老師吳桂雲的講授下,認真地學習食品安全理論知識和儀器操作。
中國專家吳桂雲(左四)在開展黃麴黴毒素檢測技術培訓。 受訪者供圖
學員們來自當地農業檢測實驗室和農校,第一次接觸食品安全培訓,大家都感到新奇而實用。課程結束後,一部分學員將投身實踐,在各自的崗位上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工作。
“和許多非洲國家一樣,莫三比克面臨國內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但食品安全已經開始威脅人民健康的情況。”吳桂雲在微信中對記者說。
2018年,吳桂雲與9名經驗豐富的中國農業專家不遠萬里來到莫三比克,開展為期3年的農業援助專案。結合實地調研情況與自身專業,這位農產品加工專家將提升當地食品安全檢測水平作為工作的重心。
中國專家肖仁榮(右三)正在牧場中進行結核病監測。 受訪者供圖
花生、玉米、木薯是常擺上非洲人民餐桌的食物,在溼熱的條件下收割容易存在黃麴黴素。與農藥殘留一樣,這類物質的檢測需要完善的試驗裝置和配套耗材,而這恰恰也是當地實驗室所匱乏的。
“剛到實驗室都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幕。”吳桂雲告訴記者,空蕩蕩的房間裡只有幾臺簡單的裝置,幾乎無法開展檢測工作。
3個月的時間裡,吳桂雲和其他專家想盡一切辦法提升實驗室的硬體水平,包括捐贈黃麴黴素檢測儀和農藥殘留檢測儀、維修現有裝置等。他們還特地編寫了一套作業指導書,翻譯成葡萄牙語,並指導當地技術人員獨立開展檢測。
中國專家吳桂雲(畫面中戴帽子者)在農貿市場抽取黃麴黴毒素檢測試驗樣品。 受訪者供圖
如今,這個實驗室已經能夠開展農藥殘留和黃麴黴素快速檢測、烹飪油品質檢測、轉基因檢測等多個檢測專案,一些當地的技術員也可以獨立進行檢測工作了。
“吳先生在檢測方面的工作非常有成效,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技術示範。”莫三比克農業研究院院長法富泰尼如此評價。
“在守護非洲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方面,我們只盡了一份綿薄之力。”援莫三比克實驗室獸醫專家嶽成鶴說,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就是透過傳遞知識,讓更多民眾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希望這種意識可以一傳十,十傳百,共同為非洲人民築起一道食品安全之‘牆’。”
支援非洲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在2018年9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就表示將同非洲共同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在產業促進、人文交流等八個方面開展重點行動,並在今後實施50個農業援助專案,派遣500名高階農業專家。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與近20個非洲國家簽署了農業合作諒解備忘錄或議定書,在20多個非洲國家援建了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向近40個國家派遣了近百個援外專家組,累計在非洲各國試種作物品種300多個,傳授實用技術50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