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留人過年,靠“實力”更靠“誠意”

封面評論 | 留人過年,靠“實力”更靠“誠意”

□蔣璟璟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今年春節註定不一般,因為國家鼓勵就地過年。為了引導更多人就地過年,讓更多人就地過一個好年,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拼了: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中新社)

引導“就地過年”,各地頻頻出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聲聲深情款款的“倡議”中,打工人、務工者,化身“新市民”,簡直比親人還親。“今年過節不回家,待在公司掙錢花”“與其返鄉隔離十四天,不如留下多賺四五千”,真真是話糙理不糙。防疫形勢吃緊,大局利益為重。各個城市花式留人過年,也算是費盡心思、周到貼心了。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春節期間人群跨地域大規模流動,必會大大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基於切斷病毒傳播鏈條的考量,號召“在工作地過年”“減少出行”,是合情合理的。各個省市紛紛出臺舉措“留人過年”,這也是落實屬地責任、凝聚抗疫合力的體現。都知道“要留人”,但具體“怎麼留”,終究是個技術活。簡單粗暴的“強留”“硬留”,必定不得人心。憑誠意留人、憑本事留人,才可留人又留心。

應該說,當下多方“合力留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首先是“政府留人”,其最核心的出發點就是疫情防控,當然也有其他考量;然後就是“企業留人”,現階段訂單積壓的情況很普遍,為了生產不停擺、避免節後“用工荒”,不少工廠都不惜代價“留住工人”;除此之外,還有“市場留人”的效應存在。以往春節,人口大量回鄉、出遊,城市“商超零售”等多行業都會進入淡季。而今年情況特殊,市場敏銳發現了“轉危為機”的可能性,讓人留下來、讓消費留下來。

“就地過年”,雖然也有一絲無可奈何的成分,但若是能精心準備、用心經營,那麼這個年也完全可以過好、過精彩。留人過年,“經濟槓桿”絕不是全部。更重要的,還是要全方位做好春節期間城市的物資供給、服務保障,營造濃厚的節慶範圍,提供多元的文化娛樂。“就地過年”,並不是簡單重複2020年初“宅家抗疫”的故事,而是要在防疫常態化的語境下,創造條件、盡一切可能,滿足公眾對於“年”的想象與期許。

能讓多少人自願“留下來過年”?讓人們留下來後“過個怎樣的年”?這其實是對各個城市公共治理能力的一次突擊考試。能不能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44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留人過年,靠“實力”更靠“誠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