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外在,決定了是否想了解他的內心;但是一個人的涵養,可以直接否決他的外在。
在每一個生活細節裡,都藏著你的良好涵養。
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部分時間欺騙所有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時間裡欺騙所有人。
看穿一個人,從細節就可以得知。
細節,最能看出人品
培根曾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格。人品是一個人的名片,更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人常說:時間見人心,細節識人品。一個人最真實的一面,往往藏在生活的細節中。
古人云:不矜細行,必累大德。是說不顧惜小節方面的修養,到頭來會傷害大節,造成遺憾。
《朱子語類》有言:“君子慎其獨。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
人在獨處時,也需嚴格約束和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人品修養不是博物館的展品,只在需要時才展示給別人看的東西,它往往在看不見的地方更寶貴。一個人的尊貴與品質,真實的體現在人們看不見和看得見細節處。
賈平凹先生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朋友有口吃,說話很慢。有次路上遇到一個人問路,不巧的是這個人也有口吃,朋友一言不發看著他。過後我問他為什麼不告訴別人。朋友答道:人家也有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他。”
有句話說得很好:“言行即人品。”真正的好品德,不是刻意用言語表達和表現出來的,而是顯露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
細節,可以提升對一個人的好感度,反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人品,折射出一個人的素養和為人處事的智慧。
難事必作於易
諸葛亮曾說過:“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要做大事,先做小事,不要想做大事而看不起做小事。
如果簡單的小事都做不好,又怎麼能做得好複雜的大事呢?難事著易,大事做細,才是成功的基礎。
大事必作於細
古語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
任何一件小事、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讓結果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一個細節都是在演化的歷史:
很多筆的筆帽頂端都有一個小孔。
為啥?
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孩子把筆帽吞進去,導致意外窒息。
硬幣邊緣通常有鋸齒,這是因為當年硬幣往往是金銀做的,有鋸齒是為了防止造假幣的人刮下一層來。
筆記本印刷的時候,那些橫線往往都不印到頭,要在邊緣的地方留白,這可不是為了美觀啊,是為了防止筆記本用完了儲存的時候被老鼠啃掉字。
牛仔褲的口袋裡往往還有一個小口袋,這是幹啥的?
當年美國工人穿牛仔褲不是時尚,那是幹活的工裝。那個小口袋是裝懷錶的地方。你想,工人買一個表,很貴的,怕錶殼被其他東西刮花了,所以要專門有個小口袋來裝表。
就像戴維·帕卡德說的:“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成功其實是由一件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個又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積累而成的。
從細節培養熱愛
經常有人說,要提升孩子的文字審美,就必須大量閱讀。當然沒錯。
但是你想過沒有?
你是應該逼著孩子去大量閱讀呢,還是讓孩子突然感受文字的美,愛上它,然後自己主動去大量閱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