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東風裕隆汽車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式,中石化從此“失去”了納智捷這個戰略合作伙伴。
2011年,在臺灣市場享有“車王”稱號的納智捷,承載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使命登入大陸市場,據悉,彼時東風與裕隆合資公司的總投資高達4.9億美元。2020年,納智捷因為“大陸經濟不行”,導致車型銷量慘淡,企業入不敷出。裕隆集團為了減輕負擔,不得不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從2011年-2020年,算起來納智捷在大陸市場的銷售生涯不足10年。雖然納智捷早有預兆退出大陸市場,大家也都知道這是遲早的事,但當這個連車標都設計為“人”字,寓意“以人為本”的品牌真正倒下時,還是會令人感到唏噓。
//
曾經輝煌
//
回顧納智捷這幾年的短暫光景,最初進入大陸市場時,憑藉著豪華、智慧和大氣的外觀設計,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以家族旗艦車型大7 SUV為例,它在當時可謂是中型SUV市場中的一股強風,起售價低如RAV4,但品質上卻可以直面對標豐田漢蘭達,甚至是超越漢蘭達。
數一數大7 SUV的配置單,它在9年前便配備了360°全景影像、夜視系統、後排液晶螢幕、座椅加熱、通風和按摩等功能。要知道,當年擁有這些配置的車,已經是賓士S Class級別的車了,可想而知大7 SUV是一股多強的風。
品牌定位比較高階,介乎於海外品牌與大陸品牌之間,而且車型產品也很先進,納智捷在大陸市場本應是一匹來勢洶洶的黑馬。只可惜納智捷早期在市場迅速地搶奪了一席之地之後,中後期並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優勢,而且品牌形象還被車型的油耗表現困住了,全網都是關於納智捷的油耗段子,就連中石化官方都在微博調侃了納智捷。
在各種段子、以及產品力逐漸弱化的背景之下,納智捷品牌在大陸市場“越走越黑”,而品牌銷量最巔峰也只是定格在2015年的年銷6萬輛。對此,曾有臺灣“磚家”提出疑問:納智捷半年銷量零臺,大陸經濟差到什麼程度?
好吧,大陸也就只能吃吃茶葉蛋和涪陵榨菜那樣子,是大陸經濟害了納智捷...總的來說,納智捷在大陸市場走的下坡路比上坡路還長,用一句話概括,“開局王者,結局青銅”。
雖然納智捷在大陸市場走到了盡頭,但它在臺灣本土其實混得還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是為了“瘦身求變”。
而瘦身之後,裕隆集團的發展重心將放在與鴻海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上,新合資公司總出資金額為155.76億新臺幣,將計劃推動電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臺和生態等,並將整合裕隆自主研發平臺和鴻海全球市場供應鏈系統。
由此看來,裕隆集團的新計劃有種全面轉型的味道。只不過,它如今的計劃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先進,而彼時大陸汽車品牌在新能源版塊的造詣,已經達到一線水平。相比之下,未來裕隆集團的新計劃又能走多遠呢?
不過,根據最新訊息,也有傳聞稱納智捷還沒有退出大陸市場。但是,納智捷品牌在大陸市場名存實亡已經是事實。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像他們這樣的品牌,其實早已沒有生存空間。
當然了,在大陸市場混不起來的車,不只是東風裕隆納智捷的車型。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銷量最差車型排行榜顯示,在合資燃油轎車、SUV細分榜單的“前十名”中,法系車就佔據了7個名額,其中與東風集團合資生產的車型有6款。
這樣說起來,在中國內地的合資方又是東風...
不管怎樣,東風裕隆納智捷並不孤獨,畢竟它背後還有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兩個被邊緣化的合資品牌。不過,後者與前者不同的是,神龍汽車仍不放棄,計劃將在未來五年裡推出多達14款新車,並且公司聚焦於“元 計劃”,嘗試透過7天可退換車、1年保價、5年15萬公里整車質保,這種“放手一搏”的條件籠絡消費者。
但是,條件再好也拉不動“豬隊友產品”,比方說長得四不像,搭載1.2T三缸發動機,為中國市場“量身訂造”的C2L,有誰看得上?如果神龍汽車後續再無得力產品,那麼PSA在國內將會成為下一個裕隆?
(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 / 晴天先森? ?
不敢買納智捷的,點個贊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