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書記“當家”兩年後真情告白“第二故鄉” :退休後想來村子裡養老

由 都超英 釋出於 綜合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video.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王正元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正東鎮普市村,當地人老一輩的記憶裡,正東鎮普市村,從來沒有女人當過書記。2015年,這裡沒有女書記的歷史被改寫了,瀘州市委給普市村派來了女書記——瀘州市委組織部幹部何敏莉。

“咋子派了個女幹部下來?我看待不了幾天。”“就是來鍍金的,城裡來的女娃,咋子帶到我們脫貧?”……何敏莉上任以來,村民們的質疑聲從未斷過。

但何敏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脫貧路上巾幗不讓鬚眉。在駐村的600多天時間裡,何敏莉這個“外來書記”無數次走遍全村每個角落,記熟村裡每個人的情況與模樣。帶領群眾修建公路、安裝自來水管、引進企業發展集體經濟……這位女書記的到來,照亮了這個山溝溝,照亮了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路。

駐村初體驗 

半夜發燒靠喝熱水熬到天亮

普市村位於敘永縣正東鎮南面,321國道、納黔高速貫穿全村,但交通便捷未能改變這裡貧窮落後的面貌。 這裡地處烏蒙山腹地,海拔1100米,全村20個社,632戶,2573人,建卡貧困戶157戶595人,貧困發生率23%。

2015年7月,瀘州吹響了扶貧攻堅的集結號,何敏莉主動請纓,作為瀘州市市級機關唯一下派的女性,她選擇來到這裡,用她的青春和熱情澆築村子的脫貧路。

瀘州市正東鎮普市村。

有著一雙圓圓的大眼睛,不說話的時候,何敏莉文靜中帶著甜美,和大多數女子一樣,她愛漂亮、愛花兒、愛記錄生活中的小美好,也時常將減肥掛在嘴邊。

“給我兩年時間,還你一個奇蹟!”2015年7月23日,臨行在即,何敏莉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段話,她說希望用豪氣代替悲壯,用誓言絢爛相思,用艱苦裝點未來……“人,需要一點精氣神!我會加油!等我回來。”

這段話,更像是何敏莉給自己加油打氣。然而初到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這位80後女幹部被徹徹底底地潑了一盆冷水。

何敏莉還記得,那天,自己走了3個多小時來到大山深處的住戶家,卻被已經垮塌的土坯房驚住。這個家徒四壁的家庭帶著2歲的孩子幾乎都在借住,面對眼前的一幕,何敏莉頓時感覺到下派時的豪情變成了沉甸甸的壓力。

來到普市村之前,何敏莉對貧困的理解,更多還是停留在書本上、螢幕裡,直到走進普市,才讓她有了最深刻的體會。

普市村的困難完全超出了何敏莉的想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晚上上個廁所都黑燈瞎火,由於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有一次半夜突然發燒,身邊沒有藥,她靠喝熱水熬到天亮。

倆月得民心 

第一條公路修到群眾心坎裡

而隨著工作的深入,與村民接觸多了,何敏莉發現生活上的困難還不算什麼,更大的困難還在於大傢伙對自己的不信任和村委會領導班子渙散。

在普市村,聊起剛來的一書記,大家都搖搖頭,說城裡來的女娃兒看起來斯斯文文,來村上頂多做做樣子,不可能真心實意帶領大家脫貧。初來乍到的日子裡,村民們對何敏莉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何敏莉清晰地認識到,要在村上開展工作,就必須取得村民的信任。她開始以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作為突破口,“當時有個少數民族社(二十社)的一條公路多年來沒能修好,老百姓一直很期盼能把這條路修好。”

何敏莉回村後,到黑山羊養殖基地詢問近期經營狀況。

何敏莉從這條路入手,村上爭取到資金後,透過前期準備工作,這條公路在9月份正式開工了。直至專案開工,挖掘機進場,村民們開始覺得,這位書記是真的“能幹事”,而非“走過場”。

這條路,修到了群眾心坎裡。也正是從條路開始,何敏莉獲得了群眾的信任,那時她剛去普市村兩個月。

在何敏莉到來之前,村支書和村主任由於年齡、性格、觀念的差異,兩人意見經常不一致,坐不到一塊兒,常扯皮。何敏莉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只有班子團結、幹部齊心,全村的脫貧和發展才有希望。

來到普市,她點燃的“第一把火”,就是整頓班子。她多次找村支書和村主任交心談心,加強溝通,面對面解決問題,消除誤會,最終看到他倆的手握在了一起,何敏莉笑了,對改變普市村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更足了。

引龍頭企業 

3個月反覆談判落實第一家

2020年11月25日,普市村氣溫只有3度,熟悉了村裡入冬的寒冷,何敏莉穿著厚厚的冬裝,再次回到自己的“第二個故鄉”——普市村。

普市村已經迎來第三任駐村書記,但何敏莉仍會時不時來看看大家,去看看自己掛念的產業。這天,回訪村上的第一站,何敏莉來到了黑山羊養殖基地。

“何書記來了,走,帶你看看我們的黑山羊去。”養殖場老闆看到何敏莉,沒有一絲生疏,隨即將何敏莉引入養殖場內。養殖場裡,看著一頭頭黑山羊,何敏莉忍不住伸出手和它們來了個互動,隨之又開始詳細詢問養殖場老闆近期的經營現狀和遇到的問題。

在黑山羊養殖場,何敏莉忍不住伸手摸一摸。

這個黑山羊養殖場,正是普市村這些年來引進的第一家規模企業。

普市村地處烏蒙山片區,四面環山、三年兩淹,種莊稼要信心、收莊稼靠運氣,村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辛。從前,當地還有句順口溜“有女莫嫁普市村,三年兩淹難求生”。

要脫貧,關鍵要發展產業,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來到普市村後,為村子找到合適的產業成了何敏莉的頭等大事。但如何確定發展方向?何敏莉把目光投向了覆蓋全村72%的森林資源。她帶著村上一班人,依託全縣產業規劃和自然條件,把黑山羊養殖、天麻和核桃種植作為全村的主導產業。

既要規模發展,又要降低風險,怎麼辦?關鍵靠引進企業,但招商引資並不容易。因為群眾很窮,又沒有管理經驗,企業既要承擔資金、管理、銷售等義務,還要確保群眾盈利分紅,解決就業。面對苛刻的條件,很多企業退卻了。

何敏莉沒有氣餒,一家不行談兩家,兩家不行談三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3個月的談判,2015年11月底,普市村終於引進第一家龍頭企業,中農陽光敘永分公司答應在普市村建黑山羊養殖基地,村裡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紅。同時,村民在養殖基地務工每月可掙錢,農戶養殖山羊每年還能增加不少收入。

“第一書記”最真情的告白: 

期待退休後到村子裡過慢生活

除了發展產業,如今普市村社社通上了公路,普市新村、幼兒園、衛生站和文化廣場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築,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方式得到很大轉變,曾經的窮山村變成了青山綠水的美麗新村。

而為建強村集體經濟,引領產業可持續發展,在何敏莉的組織下,普市村以股份制方式註冊成立了“普市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

2016年,普市村集體經濟就實現從0到24萬元的突破,入股群眾年底戶均分紅500元,村資公司提供就業崗位等幫助貧困群眾人均增收2000餘元。

目前,整個普市村除少數需要低保兜底的人口之外,已經實現100%脫貧。但在何敏莉看來,脫貧攻堅遠非一朝一夕的事,無論是抓產業發展還是群眾增收,必須要立足於“防止群眾返貧”的重點來開展,關注好群眾面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來進行規劃,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地對接起來。

擔任駐村書記的兩年時間裡,何敏莉說自己哭過、笑過、苦過、樂過,發過火,罵過人,著過急,“可當有一天群眾說出我們信任你,當有一天你站在那裡,群眾就覺得心裡踏實,那就是這一路收穫的幸福!”

何敏莉常常說,普市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她對普市有著太多太深的感情,回過頭來再看普市村,何敏莉真情告白,“普市非常宜居,我時常想我們退休了以後,能不能到這找一個地方租一個房子,養一養老,過一過安靜的慢生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