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巷總理”」萬添傑:聚焦群眾急難愁問題,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在塘橋街道龍園居民區,小區主要出入口處的“三口一視界”作為“家門口”服務的延伸,囊括政策諮詢、便民服務等多項功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萬添傑也會定期在此接待居民。聚焦群眾急難愁問題,想方設法推進解決,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與居民面對面溝通、近距離服務,以此結下的信賴關係讓萬添傑在疫情期間受益匪淺,如今他依舊堅持這一理念,心與心近了,社群治理也會更加熱鬧、溫馨。

「我們的“小巷總理”」萬添傑:聚焦群眾急難愁問題,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龍園居民區共有1071戶居民,常住人口2700餘人。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萬添傑挖掘、發動205人組成“志願紅”服務隊,這支生力軍成為疫情防控工作中必不可缺的力量,也將黨員們納入到社群治理隊伍中。

“當時,社群147名在冊黨員、139名‘雙報到’黨員中,健康條件允許的黨員全部站了出來,響應黨總支的‘招募令’,我們依託36個樓組黨小組,透過‘1名樓組黨小組長+2名在冊黨員+若干在職黨員’的配置,將全部黨員編隊入組,發揮作用,幫助居民區渡過疫情‘大考’。”萬添傑說。

小區22號樓的居民虞阿姨需要長期吸氧,但受疫情影響,氧氣公司最多隻能將氧氣瓶送到虞阿姨樓下,不能送上樓,更不用提安裝服務。為此,22號樓樓組長牽頭組建送氧服務小隊,黨員們在網上搜索、學習氧氣瓶安裝除錯教程,為虞阿姨提供包括搬運、安裝、除錯的閉環服務,守護老人健康安全。

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半年前搭建的平臺和一些做法得到升級細化,繼續發揮作用。樓棟互助模式架設起黨員與困難群體間的橋樑,為困難群體帶來更多“好鄰居”;自治新矩陣正如其名,運用到老年人疫苗接種、社群環境改造等工作中,讓更多居民參與社群治理。尤其是“志願紅”服務隊中脫穎而出的社群治理人才,他們對黨忠誠、辦事公道、熱心公益,成為了社群治理的骨幹。

在前段時間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中,萬添傑參考疫情期間人員、房屋分色的管理辦法,實施疫苗接種人群的分色管理。未接種人群中,用三種顏色標註“可以、可能、不能”等人群,再透過反覆的溝通,努力提升居民區疫苗接種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工作中,萬添傑注重服務的常態化與便捷化。龍園居民區接連開展10場“家門口”疫苗接種服務,讓居民少走路、“疫苗”多跑路。針對老年人等需要幫助的群體,萬添傑還安排專門的志願者全程服務,在接種前預約,減少等待時間,接種後陪護留觀,讓他們能夠放心接種。

“堅持以人為本,讓更多居民參與進來,黨建引領才能轉化為治理優勢。”這是萬添傑經歷此次疫情後的思考。如今,他仍不斷引導更多居民與社會力量參與社群治理,推動基層自治共治。

“社群工作既小又大,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圍繞著一個‘人’字,我們將持續以黨建引領為指揮棒,集中解決居民反映的突出矛盾和實際困難,積極打造有溫度、有活力的社群。”萬添傑說。

文字:趙天予

編輯:朱勝霞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釋出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釋出】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52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的“小巷總理”」萬添傑:聚焦群眾急難愁問題,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