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立陶宛總理向布林肯“告狀”,外交部:應從自身尋找原因,而不是去抱美國人大腿

由 俎巧玲 釋出於 綜合

【環球時報記者 林日王琪 王逸】 在配合美國對中國進行挑釁後,立陶宛就開始抱美國大腿,防長剛跑到美國簽完軍購協議沒幾天,21日,總理希莫尼特又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上了電話。與此前美高官“站臺”一樣,布林肯此次也說了一堆漂亮話,稱美國“嚴重關切立陶宛貨物進入中國卡關問題”,並宣稱美國將聯合理念相近的國家,對抗中國在外交和經濟上的“施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表示,立陶宛應該正視中立關係出現困難的癥結,從自身尋找原因,承認並認真糾正錯誤,而不是去抱美國人的大腿。美方也應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停止顛倒黑白,煽風點火。

據路透社21日報道,希莫尼特的辦公室發聲明說,她當天與布林肯討論了美國對立陶宛的支援,以回應中國施加的“經濟壓力”,“總理感謝美國對立陶宛表示的聲援和支援。重要的是,共同尊重國際規則的志同道合的國家必須在面對經濟壓力時團結一致。我們必須繼續在歐盟內部與美國以及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分享資訊”。

美國國務院21日也發表宣告稱,布林肯在與希莫尼特的通話中提到有關“中國海關不為立陶宛貿易清關”的公開報道,稱這種做法看來是一種“經濟脅迫”行為,並可能嚴重違反國際貿易準則。布林肯保證,在“脅迫性外交和經濟行為”中給予立陶宛支援。布林肯21日還在國務院對記者進一步表示,美國在中國和俄羅斯問題上與盟國“更加一致”,並宣稱華盛頓在阻止“中國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方面處於更有利的地位。據香港《南華早報》22日報道,布林肯說,拜登政府已重新啟動與聯合國和東盟等國際組織的接觸,以及與北約、歐盟、七國集團等其他盟國的接觸。

由於立陶宛允許臺灣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中國上個月決定將中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個別外媒近來不斷炒作稱,“中國已經告訴跨國公司斷絕與立陶宛的關係,否則將可能被拒於中國市場之外”,“中國已經敦促德國汽車輪胎和零部件製造商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部件”。對此,中國外交部已予以回應:中方將立陶宛從報關係統中清除、暫停立陶宛自華進口貿易許可、施壓跨國企業不得使用立陶宛生產的部件等訊息均不屬實。

在與中國關係受損後,立陶宛近期頻頻找拜登政府撐腰。立陶宛外長、防長先後訪美求援,本月10日,立陶宛總統還公開“邀美國永久駐軍”。

趙立堅22日表示,當前中立關係面臨嚴重困難,責任完全在立方。如果個別產品輸華遇到技術問題,企業可透過正常渠道向中方主管部門反映。美方罔顧事實,藉機無理指責中方,根本站不住腳,只能暴露其挑撥離間的真實用心。美國是搞‘經濟脅迫’‘軍事脅迫’的‘冠軍’,在世界上廣受批評。他質疑道,中國一不動輒搞霸凌制裁,二不搞長臂管轄,三不無理打壓別國企業,何來‘脅迫’之說?

也許是意識到美國的口頭承諾“解不了近渴”,在求援的同時,立陶宛開始施壓臺灣開放市場。《臺北時報》22日稱,立陶宛農業部一名高階官員要求臺北加快對這個波羅的海國家農產品的進口許可,因為在中國大陸所謂的“經濟制裁”背景下,它可以從進入臺灣市場中受益。立陶宛農業部國際事務與出口行銷部門主管凡庫斯在接受臺灣“中央社”採訪時宣稱,立陶宛產品在中國遭“卡關”“政治抵制”,臺當局可提供協助,讓還在運途中或在中國大陸無法清關的貨品轉運至臺灣。他特別提到,若缺乏臺灣法規要求的進口許可,問題依然無法解決。立陶宛急需取得可用以長期出口農牧產品至臺灣的許可檔案。“中央社”稱,立陶宛業界不斷催促臺當局採取行動,凡庫斯稱,“球已在臺灣手上”。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立陶宛甘當美國反華的走卒,幹美國不願乾的髒活,而美國又不願意承擔相關責任,立陶宛只能自己去承擔代價和成本。這是對立陶宛主權尊嚴和外交地位的自我褻瀆。立陶宛試圖透過美國想讓它打的牌來提升自身的重要性,事實上是在作繭自縛。李海東認為,“經濟脅迫”這樣的帽子完全是對中國的詆譭,實際上真正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國和立陶宛。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