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東京灣,有明國際展覽中心獨特的造型十分引人注目。作為日本最大的展覽場地,東京奧運會期間,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均設在其中。然而面對來自全世界的媒體,它只充當了一個巨型的辦公場所,沒能利用奧運會這個最好的國際化平臺去傳播城市文化,實在有些辜負了“國際展覽中心”之名。
東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內景
當然,在國際展覽中心裡,也並非完全見不到與日本文化有關的東西。在距離入口不遠的媒體食堂,選單提供烏冬麵、鰻魚飯等幾道日本餐食;在主新聞中心內的媒體服務櫃檯,可以看到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由志願者折的紙鶴;乘滾梯前往二層,在走廊的一側有日本旅遊資源的推介櫃檯,在那裡可以拿到神奈川縣、本州東北地區和北海道的旅遊資料;再向前有一家不大的郵局,裡面除了提供郵政服務外,還售賣明信片和郵票,明信片和郵票的內容有城和江戶時代生活的反映;而位於中庭一隅的那間不足15平方米的官方紀念品商店,應該是這裡的日本文化元素集大成者,能夠看到摺扇、劍玉、達摩造型的玩偶等等,這應該就是全部了。
其實,為什麼不能有茶道、插花、三味線、能劇的表演展示呢?為什麼不能在其中營造一個典型日式園林的小洞天呢?為什麼不能將江戶時代的生活場景和物品借展於此呢?東京奧運會官方網站下面列出的一家家贊助商,為什麼不能根據許可權在這裡各自搭臺自賣自誇呢?
的確,之前的里約奧運會也好,倫敦奧運會也罷,包括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主新聞中心裡也都沒有進行類似的安排和設定。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東京奧運會與之前奧運會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和防疫政策的約束,來到東京的記者們不能走街串巷,不能深入民間,他們能夠接觸的場景只有酒店、賽場和新聞中心。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可否破例將想要推介給世界的文化元素和符號,搬到或濃縮到這些場景中呢?尤其是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坐擁國際展覽中心的優越條件,為什麼不利用起來呢?
承接空手道比賽的日本武道館
東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其實也有文化文章可做的。它們中的一些曾服務於1964年的那次東京奧運會,比如舉辦空手道比賽的日本武道館,再比如代代木體育館。有的場館平日裡就是舉辦文體活動的重要場所,其本身就是文化符號,比如這次舉辦拳擊比賽的兩國國技館。但遺憾的是,我們目力所及的場館在東京奧運會比賽期間,都沒有安排文化展示的環節,也沒有關於1964年奧運會與本屆奧運會之間傳承的表現。兩屆奧運會之間的傳承是一方面聯絡,時代變遷後,社會生活、人文的變化又是另一個可以呈現的層面。
舉辦奧運會可以彰顯一個國家的實力,首先當然是硬實力,1964年東京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示了二戰後在廢墟上重建的日本,這是硬實力的體現。同時也展示了軟實力,作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元素,壽司從那屆奧運會走向世界,如今在全球家喻戶曉。時隔57年後,奧運會再次在東京舉辦,日本和東京想要展示給世界的是什麼?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是值得總結和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