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u003cpu003e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在這十年間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踏上了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徵程。u003c/pu003eu003cpu003e“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十年間,正是無數普通勞動者的不懈奮鬥,形成了源源不斷推動海南發展的活力。國慶節之際,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深入生產一線,採訪了七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勞動者,鄉村醫生、返鄉創業者、非遺傳承人、助殘志願者、海事工作者……他們身份不同、崗位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正是他們發出的光和熱,讓建設海南自貿港的宏大敘事變得更加生動和豐滿。u003c/pu003e
人民網海口10月3日電 (宋彤桐)做公益、獻愛心十餘年,韓棉一直關注殘障人士及其家庭福祉:雖積蓄不多,她卻省吃儉用只為送貧困兒童去看“外面的世界”;沒有固定工資,她靠著打零工賺來的錢為許多殘障家庭“雪中送炭”。海南省扶殘助殘愛心協會志願者韓棉因此被許多受助兒童喊作“媽媽”。
參與公益活動中的韓棉(左二)。受訪者供圖
人前,韓棉總說自己“不會表達”,顯得拘謹、小心翼翼。只有聊起自己和孩子們相處的故事,她才慢慢開啟話匣子。自2008年開始跟著愛心人士和相關組織進行公益活動以來,韓棉一直關注殘障人士群體:“他們身體活動不便,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難以自食其力,我覺得他們太‘苦’了。”
因為這一個“苦”字,韓棉將心疼化為動力,縱使個人辛苦,卻也從未動搖過幫助該群體“過上更好生活”的初心。固定上班沒時間做公益,韓棉決定辭職打零工;打零工賺來的錢不多,為了留夠錢幫助他人,她從不耽於個人享受,每一分辛苦錢都被存了下來,化作愛心飛向更需要的人身邊。
除了關心殘障人士家庭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比如柴米油鹽、看病就醫,韓棉還細心呵護著孩子們的心靈。多年來,韓棉和來自殘疾人家庭的孩子以及殘疾兒童打交道的豐富經歷讓她深刻了解到,孩子們除了有物質上的需求,更希望有人陪伴、關心。逢年過節,韓棉總是惦記著孩子們,帶他們去書店或是聚餐,讓他們感覺到還有一位“韓媽媽”在守護他們的成長。“今年中秋節,我還給小朋友們發了紅包,不多,每人100元。如果不是8月的突發疫情,我還能帶著他們出去過節,好好地玩一下。”韓棉笑著說。
參與公益活動中的韓棉。受訪者供圖
智力障礙兒童小友的首次出國也是韓棉促成的。這段經歷對於韓棉來說印象尤為深刻:“小友出國是我帶著一起去的。這也是小友家裡第一次有人出國,全家人都很興奮。這段難得的經歷讓孩子整個人都變得更開朗了。”韓棉表示,如果經濟上允許,自己一有機會就會帶著孩子們外出旅遊,“省內省外都去過。”
不求回報地堅持十多年,做公益早已成為了韓棉全身心投入的“事業”。除了一腔熱忱,這位樂觀的“韓媽媽”直言,讓自己堅持下來的原因還有一點,“做公益很有趣,可以和很多人打交道”。也正是在做公益的過程中,她認識了丈夫呂大俊。兩人不僅是夫妻,更是公益路上的好搭檔。在具體配合上,丈夫呂大俊,主要負責聯絡和對接,韓棉則負責跑腿出力,二人分工明確。十幾年來,韓棉和丈夫先後為殘障人士群體捐贈了近1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
韓棉夫婦二人的熱心善舉不僅改善了許多殘障人士的生活,也在悄然感染著身邊人。就在韓棉夫婦二人生活的小區,愛心事蹟在左鄰右舍中流傳開來,也讓無私奉獻的美德在小區裡蔚然成風。“之前我們帶過小區裡的孩子們參加公益活動,孩子們還嚷嚷著下次還要一起參加;有些父母瞭解到我們一直在助殘扶殘,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著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以前扶殘助殘是‘雪中送炭’,現在是‘錦上添花’。”丈夫呂大俊的總結讓韓棉深有感觸。扶殘助殘這些年來,夫婦二人見證了殘疾人補助不斷上調,全社會對殘疾人的幫助力度越來越大,關愛殘疾人的社會風尚愈發成為社會共識。他們的工作也從關注殘障人士最基礎的吃飽穿暖到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在社會上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地生活。韓棉說,做公益沒有退休這一說,雖然已經52歲,但她會一直堅持到“幹不動”為止,全心全意為需要幫助的殘障人士服務。
相關新聞:
我和我的新時代|紮根基層 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我和我的新時代|不負青春不負村 定安次灘村裡返鄉創業的“新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