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衛報》報道,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開啟了中東訪問行程,並在伊朗和伊總統萊希、土總統埃爾多安進行會晤。英媒認為普京在俄烏衝突後的第二次出訪意義非同一般,他上次訪問原蘇聯國家塔吉克和土庫曼只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兩國也不存在和俄羅斯達成外交突破。這件事分為官方和西方兩個版本,之前莫斯科方面宣佈普京出訪的意義在於尋求敘利亞危機、伊朗核問題的解決方案、加強俄羅斯與中東的聯絡等,是一次正常的訪問;
但在英媒的版本中,拜登訪問中東剛離開,俄羅斯立刻“補上”還和北約成員國進行會晤,可謂是來者不善。他們認為俄方“以利益圈定盟友”的企圖很明顯,商量的兩件大事就是共同應對制裁(和伊朗)和保證俄羅斯的出口能力(和土耳其),並順帶討論“去美元化”。普京訪問的兩個國家中,和伊朗的貿易往來以及外交關係相對比較穩定,但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政治糾葛複雜,尤其是在敘利亞地區的利益分配至今都沒有妥善解決。
美媒“政客”網站報道了19日當天發生的一件事情:當時普京按照計劃在會客廳會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普京進場後竟發現沒人,報道稱在等待的這些時間裡,普京面對鏡頭顯得有些“無所適從”,按照外交禮儀他也不能先坐下,就站在原地並有一些肢體動作,不太自然。後續是埃爾多安遲到了近一分鐘才緩緩走進房間,兩人微笑著握手並開始談話。不過兩人後續的見面似乎沒有受到影響,按照原計劃就雙邊經貿合作問題進行了討論,交換了關於糧食出口的意見。
美媒對這個小細節很感興趣,並斷定此事“不是出於偶然”。他們翻出來2020年曾上演過相似的一幕,當時普京在二人的一次會面前,讓埃爾多安等待了大約兩分鐘後才進來,所以認定埃爾多安的行為有一些“報復因素”在內。在這次和土耳其的談判中俄方屬於是有求於人,也是弱勢一方,他們需要土耳其對俄開放港口,不阻撓俄羅斯商品、能源透過海運送往全球,而土耳其作為一個北約國家如果想對俄羅斯“使絆子”,他們有各種理由扣押這些貨輪。
值得一提的還有,最終普京評價和埃爾多安的談話“取得了部分進展,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相較於土耳其來說,俄羅斯在伊朗收穫可謂巨大,當天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400億美元的協議,投資規模達到之前的數十倍。對此有評論稱:“拜登兩手空空回去了,沙特甚至連‘石油’都吝嗇提起;但普京在中東賺到了很多利益,如果不是埃爾多安‘報復’這件事的話,可能還會顯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