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時間節點,它承載著太多的感情,也寫滿了重逢、團聚與期盼。今年,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春節。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零星散發和區域性聚集性疫情交織,“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依然艱鉅。疫情面前,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一旦失守,不但會給人們生命健康帶來威脅,而且會嚴重影響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比如,追溯傳染源、追蹤密接者、切斷傳播鏈,就需要大範圍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排查……這帶來的不僅是鉅額經濟損失,也對應著難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投入,甚至節後的一系列安排都有可能被推遲,進而影響全年的經濟工作。
不久前,為了減少春節期間大規模人員流動,多地先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安排彈性休假,有條件的就地過年,鼓勵企業實施一定補助等措施。“不給國家添麻煩”,這是國人最樸素的情懷,也是很多防疫政策能夠迅速施行的原因之一。如今,大多數人選擇了就地過年,這既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是為了戰“疫”大局。正如一位網友所說,“這不只是家的‘年’,也是國的‘年’,不只是我的‘年’,也是中華兒女的‘年’。”
不管做任何事,都應當持之以恆,過年期間更要確保防疫不鬆勁。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是第一位的,既要自覺減少外出聚集,也要嚴格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等防疫要求。比如佩戴口罩,只有確保口罩被正確使用和處置,做到“潔雙手”“辨正反”“嚴密合”“防飛濺”“護幼兒”“巧更換”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不要為了說話、飲食方便,將口罩拉至下頜、脖頸等位置,也不要將口罩掛在手臂上,使口罩內層受到汙染。從某種角度來說,戴好了口罩,信任就掛在了臉上,別人也才會回饋給你同樣的信任。
當然,節日期間,“吃”總是少不了的。圍桌合餐在國人的觀念裡是一種情感交流方式。我們對合餐習以為常,但筷來箸往著實為病菌擴散大開方便之門。這一年來,全社會大力倡導“分餐制”,從源頭掐斷疾病傳播的一大通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在,很多人無論外出就餐,還是在家吃飯,都使用公筷公勺,可謂“夾”了出“新食尚”。時代進步了,健康理念升級了,我們的生活衛生習慣自然要隨之更新。春節聚會吃飯的時候,更多使用公筷公勺,這非但不會讓人變得生分,反而凸顯了對別人的尊重。
春節防疫是一場大考,過好春節也是一場大考。只有平安,重逢、團聚與期盼才有意義。在防疫大局面前,沒有任何旁觀者、局外人,我們都應該成為自覺踐行者、積極響應者、主動擁護者,共同度過一個健康、暖心的新春佳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