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批澳政府對華政策“業餘”:讓貿易陷困境

本文轉自【海外網】;

外媒批澳政府對華政策“業餘”:讓貿易陷困境

海外網12月18日電 中澳關係日前因貿易爭端引發關注,澳大利亞一意孤行的對華政策也招致批評。英國《金融時報》17日刊文,集納澳大利亞各界人士批判聲音,並直指,“澳政府業餘的對華外交政策讓貿易陷入困境”。

全文摘編如下:

本週將迎來《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五週年紀念(該協議於2015年12月20日生效),這一外交成果使貿易額每年增加1000億澳元。然而,堪培拉沒有人在為此慶祝,這引發了一場關於澳大利亞外交的罕見爭論。

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的特點一直都是工黨和保守派(指自由黨)能夠達成一致,但總理莫里森對“中國外交官釋出推文”和“北京對澳貿易政策”兩件事所顯露出來的憤怒反應,引起外界對澳大利亞處理對華關係的不安。

澳大利亞工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黃英賢(Penny Wong)上週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政府確實需要停止關注那些頭條新聞,弄清楚要做的事情,如何幫助我們的出口商。”黃英賢此番批評將矛頭直接對準莫里森。

一些評論員和企業們擔心,澳大利亞正在悄悄偏離其長期存在的立場,即不必在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和戰略盟友美國之間做出選擇。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認為,“澳大利亞對華外交政策已經‘武器化’,在過去六年中,安全、情報和國防機構已經掌管了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他進一步提到,澳大利亞還鼓吹了一些不必要的對華政策,例如禁止華為5G等。

激烈的外交和貿易緊張局勢也讓澳大利亞企業感到憂慮,他們公開敦促堪培拉與北京方面重新建立關係。一位來自價值數十億美元公司的高管私下對《金融時報》表示,澳大利亞政府的外交戰略一直是“業餘的”。新南威爾士州奧蘭治羅斯菲爾葡萄酒公司老闆詹姆斯·羅布森(James Robson)也說,“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政府挑起與最大客戶(指中國)的爭鬥。”

中澳關係惡化是迅速而令人痛苦的。悉尼大學歷史學教授詹姆斯·柯倫(James Curran)認為,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更多的是實施方式上的失敗,特別要提到的是,在缺乏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磋商的情況下,澳政府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的決定就是一個錯誤步驟。柯倫也感慨,“就我們受到影響的出口市場而言,美國會幫助澳大利亞嗎?答案是不會。”(海外網 李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36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批澳政府對華政策“業餘”:讓貿易陷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