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以來,我國西南地區至長江中下游出現強降雨過程。特別是11日至12日,湖北省襄陽市、隨州市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8小時累計雨量達200毫米至495毫米,其中隨縣柳林24小時達519毫米。中央氣象臺8月13日10時繼續釋出暴雨黃色預警。
這次降雨過程有多強?長江流域各地,特別是湖北出現極端性強降雨的原因是什麼?未來雨情如何?哪些地區氣象風險等級比較高?中央氣象臺和武漢中心氣象臺專家接受記者採訪,解析相關情況。
專家: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方翀
武漢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王珊珊
記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 李一鵬 高迅芝 新華網記者 郝多
湖北降雨:總量大 極端性強 夜雨明顯 降雨時段集中
在這次強降雨過程中,湖北是降雨量最強的地區。專家認為,這次降雨過程具有總量大、極端性強、夜雨明顯、降雨時段集中等特點。
11日20時至12日14時,湖北省襄陽、隨州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8小時累計雨量達200~495毫米,超過300毫米有7站(隨縣柳林519毫米,宜城鶯河495毫米)。小時雨強最大為宜城朝陽寺117.9毫米(12日06時),為湖北今年以來最強。此外,11日宜城24小時雨量305.9毫米,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
襄陽、隨州特大暴雨主要發生在夜間(11日23時至12日7時),30毫米/小時以上雨強持續6小時至8小時。特別是隨州柳林鎮,12日4時至8時連續5個小時雨強超過50毫米,其中4時至6時連續兩小時雨強超過100毫米,6小時累計雨量達462.6毫米。
“連續5個小時雨強超過50毫米,連續兩小時雨強超過100毫米”是什麼概念?
根據氣象標準,24小時累計雨量超過50毫米即定義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為大暴雨。對於柳林鎮,可以理解為5個小時下了5次暴雨,兩個小時平均積水超過20釐米。按照水往低處流的原則,當一個鎮20釐米的平攤積水集中彙集到低窪處,深度可想而知。
方翀介紹,除湖北外,8月10日以來,西南地區南部到長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很強,在重慶、貴州、安徽、浙江降雨的影響都比較大。如重慶武隆,雲南的德宏、普洱,安徽的安慶、池州,浙江的湖州、嘉興等地都出現了單點累計雨量達到200毫米至400毫米的降水。
副熱帶高壓:此次長江流域強降雨的“推手”
為什麼這個時間長江流域出現強降雨?
方翀介紹,長江流域附近目前處於副熱帶高壓邊緣,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往往有持續的西南暖溼氣流向北輸送,當北方中緯度有冷空氣南下時,冷暖空氣交匯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會出現強降雨天氣。有的地方再配合地形等因素影響,就可能造成大暴雨甚至更強的天氣。
王珊珊介紹,自8月起,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南,北方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外圍暖溼氣流實力相當,且持續交匯於長江中下游地區,11日在副熱帶高壓外圍形成低渦,由於偏東急流加強,使低渦移動緩慢,在襄陽和隨州等地徘徊。此次強降水回波具有中尺度渦旋結構特徵,具有穩定少動、降水效率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公眾熟知的南方梅雨季、北方“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都與副熱帶高壓移動有關。王珊珊認為,本次降雨與梅雨期有相似之處,但不是梅雨。從預報來看,目前副熱帶高壓處在南北擺動狀態,如過段時間會擺到北面,當有冷空氣影響時就會向南退一些。
13日至14日、16日至18日還有強降雨
根據預報,8月13日至14日,江淮、江漢東部、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南部、華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湖南西部、浙江北部、貴州中東部、雲南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00毫米)。
“13日白天到夜間是降雨最強的時間段。”方翀介紹,重慶、貴州、長江中下游沿江、長江北部地區普遍有大到暴雨,特別是貴州東部到南部、安徽東南部、浙江東北部局地有大暴雨。14日降雨略微減弱,貴州南部、廣西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局地會有暴雨到大暴雨天氣,但範圍有所減小。15日降雨將繼續減弱。16日至18日,長江中下游會再次出現降水過程,從目前判斷,強度相較此次降雨過程偏弱。
方翀提醒,大別山區、浙江西部山區、重慶、貴州和湖北等地需要關注降雨造成的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長江上游幹流水位目前處於較高位狀態,太湖水位也是超警戒狀態,需要防範中小河流洪水等災害風險。16日至18日,江漢、江淮到江南北部會出現新一輪降雨過程,可能與本次過程存在疊加效應。
王珊珊提醒,湖北除需防範降雨疊加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外,還需加強防範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等突發性、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另外,漬澇或洪澇災害對江漢平原及鄂東地區再生稻頭茬收割晾曬不利,可能加劇“兩遷”害蟲的遷入和繁殖,需注意再生稻收割和病蟲害的防治,也需防範降雨及雷電天氣對疫情防控的不利影響。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