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身份證
1949年開國大典後,我國公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身份證,辦事時為了證明自己身份用的是戶口簿,去外地住宿用單位或居委會介紹信,人們腦子裡沒有身份證的概念。直到1984年,我國才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
頒發居民身份證,首先需要對居民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因基層派出所警力有限,只能採取到各單位借調人員協助工作。我當初在海軍醫院,被借到四川北路長春路派出所,為了核實戶口人員資訊,白天在派出所把厚厚一本戶口內冊上的資料抄在卡片上,晚上上門核對每戶人員情況,對公民宣傳。公民應當自年滿16週歲之日起三個月內,到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辦理申領手續,要交驗居民戶口簿、本人照片,填寫表格。一切手續辦完後,第二天到派出所再更正資訊,做到萬無一失。
借調人員先進行了培訓,培訓班負責人說:“1984年頒發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15位編碼。在編碼的幾天裡,不準請假。”一人負責一個年齡段開始編碼,國家為每一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編定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程式碼。最初發放的身份證都是用手工填寫,錯一個字,就得重新填寫。
經過三年緊張填寫核對資訊和拍照,1987年,第一代身份證正式開始辦理。其資料是手寫的,緊張的時刻,日夜加班,不能出錯。雖然工作量巨大,但我堅持做到每個人員仔細核對後才放行。結束後,每個借調人員發了一個搪瓷缸杯子,算是三年來的辛苦費。回到單位不久,長春路派出所所長點名要我再去幫忙,誇獎我動作快、幹活細、有經驗,我又被被借去進行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一代身份證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容易仿製,一些不法分子輕易地製作假身份證販賣,或偽造身份。為了杜絕漏洞,2004年,我國正式為公民換髮內建IC卡智慧晶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二代身份證表面採用防偽膜和印刷偽技術,使用彩色照片,並可用機器讀取數字晶片內的資訊。
前幾年去福州海濱浴場游泳,導遊在海濱浴場把團員的身份證拿出來,核對晚上住宿。大家心滿意足地來到賓館準備入住,導遊臉色煞白地告知大家,50多人的身份證全弄丟了。隨後大家坐車回到海灘幫助一起尋覓,仔細尋遍了每一寸沙灘,一無所獲。大家顧不上吃飯,又來到當地派出所掛失申報。
自從實行第二代身份證後,未成年人也可辦理身份證。雙休日,我領著讀幼兒園的孫子來到番禺路拍身份證照,新一代身份證中將登記指紋資訊,並需要按手印。孫子問我:“為什麼要辦理身份證?”我解釋說:“因為這是每個人身份證明的工具。”孫子又好奇地問:“這個卡片是什麼時候想出來的?”我解釋說:“我國最早實行身份證制度大約是1936年,是寧夏省政府首先制定公民證制度。那裡經濟文化落後,但卻成為中國身份證制度的發端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