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工業園區一景。
利由斯攝
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摩羅瓦立縣巴霍多比村的主幹道兩旁,水果店、服裝店、雜貨店等各種小店鱗次櫛比,摩托車與行人川流不息。誰能想到,10年前這個只有幾千人的小漁村,如今已擁有20多萬居民。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工業園區(以下簡稱“青山園區”)及首個入園專案的簽約。青山園區位於摩羅瓦立縣,伴隨著園區建設的日新月異,當地經濟發展也駛入快車道。印尼國會前議長馬祖基表示:“青山園區是印尼同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體現,為當地民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乘車行駛在園區內,機器鳴響此起彼伏,一輛輛重型運輸車忙碌地穿梭,排列整齊的吊塔與駁船在碼頭有序作業。據介紹,園區已有40餘家企業入駐,主要包括鎳鐵、不鏽鋼和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等專案,已成為全球重要的不鏽鋼產業基地,入園專案協議投資總額超過150億美元。
“我在這裡工作快10年了,自從園區開建以來,這裡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青山園區綜合管理部印尼籍員工馬爾瓦蒂說。2013年,馬爾瓦蒂聽說中國企業要在自己的家鄉建設一個工業園,就從位於雅加達的公司離職,應聘到了青山園區。如今,馬爾瓦蒂已是青山園區綜合管理部門的骨幹。她說,這離不開園區提供的廣闊平臺和中國同事的悉心幫助。“我會努力做好每一項工作,和同事們一起促進園區發展,相信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摩羅瓦立縣縣長塔斯林表示:“摩羅瓦立縣擁有豐富的鎳礦資源。是在園區的帶動下,礦產才變成實實在在惠及民生的專案。”他說,從2018年至今,摩羅瓦立縣的財政收入翻了一番,達到3840億印尼盾(1元人民幣約合2095印尼盾)。“有了這些收入,我們就能加大對教育和公共服務的投入,提升民眾生活水平。”
青山園區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幫助當地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了42公里的中壓輸電線路,為周邊村莊提供24小時電力,改變了過去日落後就漆黑一片的狀況;幫助周邊社群建設幼兒園、中學、足球場、職業學校等;開展植樹活動和珊瑚礁移植保護,海邊紅樹林種植面積超11公頃,礦山植被修復面積超270公頃。
園區還帶動了大量就業,摩羅瓦立縣已成為印尼吸引投資和創造就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園區邊上“薩里拉薩”餐廳的變遷是一個生動例子。2018年,記者來這裡採訪時,餐廳規模還很小。不久前記者再到這裡採訪,遠遠就看見一棟木屋,外形如同一艘大船,外立面裝飾著色彩斑斕的木雕。在木屋旁邊,還有一棟兩層樓的民宿、擴建了幾倍的餐廳和一棟在建的星級酒店。
餐廳老闆瑪爾塔笑容滿面地告訴記者,中企紮根當地發展,迅速帶動周邊經濟,她的生意也跟著越來越好,“幾年前的夢想,現在都實現了”。由於村子規模擴大不少,居民日益增多,她準備聯合一些商家,共同改善公共環境,讓大家生活得更舒心。“這是我的新願望。”瑪爾塔高興地說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夢想。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從一顆夢想的種子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成為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更多國家民眾將能夠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