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市中心的靜安區靜安寺街道轄區內優秀歷史、文物保護建築多,成為不少“網紅”打卡地。但“隱居”在繁華亮麗的背後,是大量的老舊小區及老式里弄房,一個門牌號裡有三四戶家庭,每戶最多不超過20平方米……逼仄的現象在這裡並不少見,隨之而來的就是居民搭建違章建築,以期獲得更多居住空間。
2018年,靜安寺街道成功上榜靜安區“無違建建立先進居村”榜單。今年,街道進一步加大群租整治力度,抓好居委會、物業、業委會“三駕馬車”,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群策群力,促進整治工作常態長效開展。如今,居民區裡的違章建築不見了,居民的心更順暢了。
拆違路上的“溫情事”
靜安寺街道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隊(以下簡稱“城管中隊”)上門拆違,雖然一開始也捱過罵吃過閉門羹,但不多久他們去拆違,就有了凳子坐、熱茶喝。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拆違的力度不夠大,沒碰上硬釘子。恰恰相反,他們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拆違行動!其真正原因是他們把群眾裝在心裡,在鐵腕推進的同時,奉行拆違“溫情模式”。
“居民確實有訴求,我們在法律賦予我們的職責之內,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和指導,減少他們的損失。”街道城管中隊表示。
在南京西路一處底樓居民家中,耄耋老人長年居住於此,髖關節手術讓她最多隻能行走20米路,但屋內違章搭建的閣樓面臨拆除,這讓老人犯了難。街道城管中隊充分體現執法溫暖的一面,在拆除閣樓的同時,指導老人子女對家中居住環境進行改造,並提出定製傢俱的想法,讓老人能及時獲得休息。
2021年,靜安寺街道全年計劃拆違總量8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拆違50處,面積超1145平方米,完成總量的143%。
從當初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變成了如今的心平氣和、笑逐顏開。街道城管中隊深有感受:“拆違工作是天下第一難。其實這‘第一難’說難也不難,絕大多數居民是通情達理的,只要多去了解居民的訴求,只要讓居民們感受到真心,他們都會理解。”
依法行政堅決打贏群租治理攻堅戰
群租現象一直是居民區一個矛盾點,居民投訴過多,擾民現象嚴重。為此,街道城管中隊堅持依法整治,做到群租“零容忍”,“雙聯”隊伍全程參與群租整治,建立健全群租長效工作機制。
愚園路一處居民區內,三樓曬臺上“長”出了一間約4平方米的小屋,原來是房東用彩鋼板搭建出的廚房,因家庭困難街道將其列入緩拆名單。今年,該居民搬去女兒家居住,竟將廚房出租給外賣小哥居住,執法人員調查走訪後,立即約談房東,責令房東進行拆除。
因窗外就是天井,房東前幾年裝修時,就把窗戶拆除連通天井,並在天井加蓋面積不足2平方米的小房間用作淋浴房。由於當時鄰居沒有投訴,物業也沒有及時發現,所以一直保留至今。今年房東將房子出租,因涉及群租擾民,執法人員上門檢視,根據房屋建構佈局,發現存在違法搭建情況,立即對房東進行約談,透過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房東主動配合拆除違章搭建。
2021年,靜安寺街道共完成53處群租房整治,並按照小區歸屬,完成常態管理。靜安寺城管中隊在執法中發現一起、核實一起、拆除一起,對群租現象“零容忍”的同時,有效治理存量違建。
以“網格化+資訊化”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
為保持良好的社群氛圍,靜安寺街道將整治及排摸資料納入“一網統管”,透過搭建智慧平臺,運用網格資料核實房產、實有人口登記情況,及時發現疑似群租現象,按照“邊整邊建、長效治理”的要求,充分借力城管“一人一居”、街道“微網格”及社群“居民自治”等融合機制,統籌調集各方力量,形成“早發現、早處置”長效常態管控機制。
靜安寺街道充分發揮黨組織宣傳優勢,利用“社群雲”、微信群、宣傳欄等載體,開展違章建築教育宣傳,提醒居民增強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努力營造有序、安全、和諧的良好氛圍。
同時,城管中隊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利用無人機航拍疑似違法建築,第一時間跟進並核查處置。整治過程凸顯了現代科技手段在違法搭建整治上的高效。
下一步,靜安寺街道將繼續加大拆違整治力度,以“零容忍”對待違法搭建,鞏固好拆違成果,強化執法力量,持續保持拆違高壓態勢,做到思想再統一、措施再靈活、力度再加大、責任再明確,為轄區居民營造更加舒適美好的生活環境。
作者:何易
編輯:劉力源
責任編輯:陸益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