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黎明 講述 張妮 整理
編者的話:阿富汗歷史上戰亂不斷,但在近代曾擁有過一段和平、安定的“黃金時代”。中國駐伊朗、阿聯酋前大使華黎明曾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工作,見證了那段彌足珍貴的歲月。30年後,阿富汗戰爭爆發,他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在他眼中,阿富汗的“黃金時代”是怎樣的歷史存在?阿富汗戰爭又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改變?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對華黎明大使進行了專訪。
1965年,我開啟了進入外交部以來的第一份駐外工作——到中國駐阿富汗使館給大使做翻譯。我在大學裡學的是波斯語,阿富汗人一半講波斯語,一半講普什圖語。我就是在這時和這個國家結了緣。那年我26歲,在阿富汗常駐6年,見證了阿富汗近代歷史上難得的和平、安定的“黃金時代”。
西方奢侈品商店琳琅滿目
那時,中國和阿富汗關係很友好。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承認中國的國家很少,其中就包括阿富汗。1955年中國和阿富汗建交。1963年兩國簽訂邊界條約,我參與了條約的翻譯工作。當時,中蘇、中印的邊界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中國與這兩國的關係也十分複雜。相比之下,中阿關係友好,邊界談判比較順利。雙方拿出地圖一對,邊界線很快就定下來了。邊界條約簽訂後,陳毅副總理專程到阿富汗訪問。1964年阿富汗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赫到中國訪問,會見了毛澤東主席。1966年劉少奇訪問阿富汗時,當地還組織了很多民眾夾道歡迎,場面十分熱烈。
去阿富汗之前,我對這個國家完全不瞭解,到了以後覺得很新鮮、很新奇。當時的中國經濟還比較落後,吃飯還要糧票。而那時的喀布林有“東方小巴黎”之稱,街上出售西方奢侈品的商店裡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洲際酒店等現代建築我第一次在喀布林見到。當年的阿富汗宗教色彩不是很濃,婦女的穿著很西化,很少有人戴頭巾。阿富汗的有錢人住在喀布林市區,也有一些窮人住在市郊的山坡上。我記得劉少奇到阿富汗訪問時,看到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破房子,還問我那裡住的是什麼人。
那時,我和使館同事很喜歡去喀布林大街上逛一逛,馬路邊有很多烤大餅、烤羊肉串的店,街上瀰漫著烤羊肉的香味。我們有時買一個大餅、幾串羊肉串,就在街邊大口吃起來,現在回想起來很有意思。
我那時也去了阿富汗的農村。他們的農業比較發達,農民自己種植很多蔬菜、水果和小麥。普通農民很樸實、勤勞,也很好客。我們去了之後,他們宰羊殺雞對我們熱情款待,還讓我們到瓜地裡隨便吃瓜。那裡的西瓜、哈密瓜都特別甜。
那時,我還第一次見到了巴米揚大佛。爬上佛頂時,我很驚歎,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前阿富汗的能工巧匠在山上能雕琢出如此壯觀的文物。阿富汗古代是佛教國家,其佛教時期上千年的重要文物都珍藏在喀布林的國家博物館裡,我曾多次來這裡參觀。可惜這些珍貴的文物很多都在戰亂中被毀了。
穿燕尾服的國王
上世紀60年代的阿富汗雖不富裕,但和平、安定,當時的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赫是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也是阿富汗近代以來最開明的國王之一。查希爾早年在法國讀書,接受西方教育,1933年繼承王位。二戰後,查希爾開始進行阿富汗現代化改革,從歐洲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60年代的阿富汗已經可以生產汽車等工業品。
查希爾國王威望很高,阿富汗的普什圖人、塔吉克人等各個部落都能接受他、支援他。查希爾對外實行不結盟政策。當時,美國和蘇聯在阿富汗爭奪影響力,他與美蘇都保持同等距離,與鄰國印度、巴基斯坦也保持等距離,同時跟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即便與歷史上一向關係不好的巴基斯坦,也沒有發生過沖突。
因為工作關係,我與查希爾國王有過不少接觸。他看起來彬彬有禮,很溫和,法語講得很好。受西方文化影響,查希爾國王在王宮裡舉行的各種活動,儀式全部是西式的,包括會見劉少奇。比如,他在王宮舉行的活動中,從不穿阿富汗傳統服裝,都是穿燕尾服、打領結,宴會上吃的也是西餐,王宮裡的設施都是西式的,幾乎見不到當地的東西。
一場演出風波
我在阿富汗工作期間,正好趕上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雙邊關係受衝擊較大。但一位阿富汗副外長對國王的不結盟政策執行得很好,努力維護與中國的關係。我親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每年的阿富汗獨立日,他們都會舉行慶祝活動,邀請各國藝術團訪問演出。中國藝術團表演的傳統歌舞、雜技等很受歡迎,查希爾國王非常重視,每年都會來看演出。但1966年,中國藝術團去的是一批紅衛兵,要演革命節目,節目中還高舉毛主席像。阿富汗相關人員看過彩排後,覺得為難,於是說:如果你們一定要舉毛主席像,能不能把我們國王的像也一起舉上。中方藝術團堅決不同意。為此雙方爭執不下,鬧得很不愉快。這時,阿富汗副外長拉旺-法哈迪出面了。
那天,我作為翻譯跟我們大使、藝術團團長一起去和法哈迪談判,談到將近凌晨3點還沒有結果。當時,阿富汗政府內一些人企圖阻止中國藝術團演出,文化大臣西德吉言辭很激烈,說如果中國藝術團堅持這樣的演出就別演了。中阿關係面臨危機,那位法哈迪副外長很有耐心,與我們談的同時,努力說服文化大臣,不要讓這次演出變成一個外交事件。最後,這位副外長拿出了一個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中方演出時可以舉毛主席像,但查希爾國王就不來看演出了。他還和我們心平氣和地商量,在臺上打槍的內容能不能去掉。後來中國使館也說服了藝術團,把這部分內容去掉,將節目的火藥味減少一些。終於在凌晨3點多,雙方達成協議。6點之後,這位副外長向上級做了彙報並得到了首肯。最終,這次演出風波算是平穩過去了,中阿雙邊關係未因此事件受到影響,這位阿富汗外交官可謂功不可沒。
我對這位阿富汗外交官非常欽佩,2002年他已經是阿富汗駐聯合國代表,那年他到中國訪問還專門透過阿富汗駐華大使打電話給我。我們在北京見面談起當年這件事時,他還記憶猶新。他說,當初自己確實不知道中國發生了什麼,只知道一批激進的中國青年來到了喀布林,唯一的想法就是執行好查希爾國王的不結盟政策,將兩國關係維護好。
1971年,我結束任期回國,之後幾年,阿富汗一直很平穩。直到1973年查希爾國王在義大利訪問期間,達烏德發動政變將其推翻。我在北京聽到這一訊息後,心裡一驚,我估計阿富汗從此很難有安寧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