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雙月刊發表3-4月號文章《創新戰》,作者是美國IQT公司執行長克里斯托弗·達比、IQT公司負責政策問題的執行副總裁莎拉·休厄爾。作者認為,美國市場在國際環境中顯得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產生了格外強大的吸引力。中國在研發領域投入巨資,在全球技術支出中的份額從2000年的不到5%上升至2020年的23%以上。如果保持目前的趨勢,中國的技術支出預計將在2025年超越美國。全文摘編如下:
自冷戰初期以來,美國始終在技術上領先世界。在所謂的“美國世紀”裡,美國征服了太空,率先發展網際網路,給世界帶來了蘋果手機。然而近年來,中國為爭奪技術領導地位付出巨大努力,在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微電子、綠色能源等眾多領域投入海量資金。
冷戰初期,美國投入數十億美元大力建設科研基礎設施。政府與學術界和企業界密切合作,資助各種基礎研究。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政府在創新方面不再發揮領導作用。1964年,美國政府將國內生產總值的1.86%用於研發領域,但是到1994年,這一比例下降至0.83%。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幾乎增加一倍。而且數字只說明瞭一部分問題。政府的研發投入大部分用於尋找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新發現,而企業研發活動主要關注漸進性創新。私營部門意識到,增加營收的方法是充實現有產品,增加功能或者把產品變得更快、更小、更節能。企業關注的是具有商業前景的中短期技術,而非可能要花數十年時間才能出成果的宏觀探索領域。
最具創新性的研發活動越來越多地不是在大公司的實驗室開展,而是被放在了更加靈活的初創企業。對於這些初創企業,風險投資方願意承擔更多風險。風險投資的興起創造了大量財富,但未必會促進美國的利益。評判風險投資公司優劣的標準是,能否在十年視窗期內創造超高回報。所以,風險投資公司對微電子之類的產業興趣不大,因為微電子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想要獲利需要等到數十年而非數年後。風險投資公司更感興趣的是資金消耗較少的軟體企業。問題在於,獲得最多風險投資的企業不太可能將維護國家安全列為優先事項。
全球化同樣在企業與政府間插入了楔子。美國市場在國際環境中顯得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產生了格外強大的吸引力。各家企業現在不得不考慮自身行為可能給美國以外的顧客造成何種印象。例如,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美國蘋果公司拒絕為美國聯邦調查局解鎖蘋果手機,這項決策有望提升蘋果品牌的國際聲譽。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政府始終難以跟上私營部門創新的速度。總而言之,所有這些趨勢催生出令人擔憂的現狀:私營部門的利益與美國政府的利益處在前所未有的背離狀態。
假如世界仍是單極的,那麼美國創新模式的變化就沒那麼重要了。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在美國創新模式改變的同時,一個地緣政治對手正在崛起。過去20年間,中國已經發展成同樣有能力改進技術甚至引領技術潮流的國家。這不是偶然的,這是中國深思熟慮、著眼長遠的結果。中國在研發領域投入巨資,在全球技術支出中的份額從2000年的不到5%上升至2020年的23%以上。如果保持目前的趨勢,中國的技術支出預計將在2025年超越美國。
中國對5G技術的投資展示了這一過程在實踐中是如何執行的。5G裝置構成了中國蜂窩網路基礎設施的支柱,而中國企業華為已經成為工程和銷售方面的全球領導者——以低於芬蘭和韓國競爭對手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產品。中國大規模投資人工智慧領域後同樣取得了回報。如今中國科研人員在這一領域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中國還對生物技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強大的計算能力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生物技術創新有助於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最棘手的難題,包括疾病、饑荒、能源生產和氣候變化。數字基礎設施或許是今天的戰場,但生物技術恐怕會成為下一個戰場。令人遺憾的是,在美國政府內部,生物技術同樣未被視為優先事項。
對於國家利益的內涵以及需要透過何種技術來促進國家利益,美國的看法很狹隘,這成為太多創新缺陷的根源。為了保持技術主導地位,美國將必須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創新的理由和方式。
2月23日,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參觀者用手機拍攝一個進行動作演示的四足機器人。(新華社)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