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 兩彈城裡話傳承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琪彬

今年6月17日是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54週年紀念日。四川省梓潼縣紀檢監察干部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前往中國兩彈城,感受中國核武器探索的崢嶸歲月,追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精神傳承。

夏日川北,群山環繞。沿著長卿山的公路向前,轉過幾個彎,一大片紅磚牆建築進入視野。這裡是兩彈城,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機關舊址,也是我國繼青海之後第二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的總部。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對這段歲月最生動的寫照。從1969年搬遷至此,23年間,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堅守於此,克服多種困難和干擾,先後組織完成20餘次核試驗,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的武器化與定型,開展了新一代核武器研製攻關等國防科研專案。

行走在城中,蘇式建築群左右對稱依次排開,紅牆上有時代特色的標語口號隨處可見,辦公樓、大禮堂、檔案館、模型廳、情報中心、防空洞等167棟建築物及眾多紀念實物至今仍完整儲存,成為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載體。

王淦昌、鄧稼先、于敏等16位院士曾在此工作、生活10餘年。“來到這裡就會明白,這些以身許國的科學家們,心中裝著的始終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梓潼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唐揚參觀時不由感慨。

中國兩彈城廉政文化館至今傳頌著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樸素、淡泊名利的小故事:鄧稼先喜歡請團隊的年輕人吃飯,自己卻經常吃掛麵湊合;彭桓武從不追求物質享受,衣服一穿就是十幾年;陳能寬“利用職權”把自己的名字抹掉,將榮譽讓給一起攻關的年輕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這既是“兩彈一星”精神的文化核心,也是功勳們共同的精神高地。

依託兩彈城,綿陽建立起四川省廉潔文化基地。綿陽市紀委監委提煉廉潔主題,挖掘科學家們的家國情懷故事,將廉潔文化有機融入“兩彈一星”精神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內涵之中,賦予基地新的時代內涵,推動形成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

“我們聯合省委宣傳部先後命名了2批、32個省級廉潔文化基地,分批次組織幹部現場學習,讓幹部從思想上接受洗禮,同時注重將黨史中的豐富營養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動力。”四川省紀委副書記鄭東風表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92 字。

轉載請註明: 特寫 | 兩彈城裡話傳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