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兩代人的釀酒技藝,41歲時她選擇回鄉辦酒坊
棕色的陶瓷酒缸裝滿正在發酵的高粱,在發酵室裡整齊排列,還未走近便能聞到濃濃的酒香。這間好運來醇糧酒坊位於東西湖區慈惠街蔡家社群,酒坊主人張丹在41歲那年辭去城裡的工作,回到老家,租下當地村民的民房開起酒坊,將家中兩代人釀造純糧食酒的技藝傳承了下來。
蔡家社群蔡家臺村位於“鄉伴慈惠”景區的核心區,這裡村舍連片成排、溝渠池塘相間、鄉間小路縱橫。2021年,在吳家山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多年的張丹看到家鄉面貌煥新,萌發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家中曾有兩代人以釀酒為生,蔡家社群書記王君建議她可以在景區內開設一間酒坊,不僅獨具特色,也能豐富景區業態。
張丹的酒坊。 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 攝
酒坊的展示廳裡陳列著不同度數的高粱酒、糯米酒、五糧酒等品種糧食酒,價格從每斤40元、60元到百元不等,一側的生產車間裡擺放著不鏽鋼蒸餾裝置和不鏽鋼攤糧床,可以看到糧食酒釀造的全過程。
張丹說,以銷路最好的高粱酒為例,將高粱洗淨,提前用純淨水浸泡一晚,便放入蒸餾裝置中蒸熟,蒸好後將熟透的高粱放置在攤糧床上降溫攤涼。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攤糧床底部有許多小孔,一旁還有排風幫助散熱,待高粱的溫度降至20多攝氏度即可加入酒麴進行攪拌,靜置一晚後就可放入酒缸進行發酵。
“過程看似不復雜,但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就會影響口感。”張丹介紹,釀高粱酒時,每200斤高粱中放入580克酒麴,溫度低一點時就加入600克酒麴,每次可出酒110斤左右,而釀酒的核心就是要掌握溫度。
張丹在檢視酒缸內的高粱發酵情況。 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 攝
存放酒缸的發酵室裡安裝著空調和溫度計,20多攝氏度的溫度最為適宜。張丹告訴記者,釀酒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因為天氣太熱時發酵會過快,酒會苦;天氣太冷則不易發酵。入缸發酵前,釀酒師傅還會穿著套鞋站在缸內不斷地踩踏、壓實,保證發酵的均勻。
張丹說,酒坊運營後,慈惠街有優惠的租金政策扶持商戶,酒坊的生意也靠回頭客做起了口碑,老客戶不斷帶來新客戶。一次過年,一位從廣州回鄉的老客戶臨走前一口氣花了5000多元購買了90斤高粱酒帶走,稱讚張丹家的酒有“家裡的味道”。
“我家兩代都是釀酒人,有著幾十年的純糧食酒釀酒經驗和技術,我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將純糧酒釀造這門技術傳承好,也在家鄉幹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張丹說。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