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4月15日報道
最近,韶山路348弄的菜鳥驛站站長潘登多了一個“身份”——小區團購群的“團長”。原本的驛站快遞群,搖身一變成了社群的買菜群。
4月13日早晨8點,潘登又接到一通陌生電話:“我媽媽腿腳不方便,一個人在家,能不能幫忙採買一點雞蛋。”群聊天裡,鄰居們也發來了各種求助,“家裡的油壺見底了”、“蔬菜快吃完了”、“孩子說想吃肉”……
同時段,寶山區菊泉街39弄的菜鳥驛站站長何建已經開貨車返回小區,這一車接回的是居民團購的紙巾和大米,這已經是他在疫情期間出小區接貨往返的第60次。
兄弟上陣組建運送隊 每天運轉上千單物資表兄弟何建、潘登是河南商丘人,“85後”帶著“95後”,在上海寶山區分別開設了2家菜鳥驛站。
三月下旬,受疫情影響,韶山路348弄和菊泉街39弄啟動了封閉管理。封控後,居民不能出戶,物業人手有限,社群內最後一百米的運送,變成特殊時期的最大需求。
雖然居委提前1天通知了驛站,但是兄弟倆不約而同選擇了堅守抗疫。尤其是弟弟潘登,還專程回到家中打包了被子枕頭,和2個員工一起開啟了半個多月“以驛為家”的打地鋪生活。
“幹快遞的怎麼閒得下來,平時送貨都跑習慣了。”在封控第一天,潘登向居委毛遂自薦承擔社群物資運轉的工作。3個菜鳥驛站員工、2輛快遞車、3個小板車組建起了韶山路348弄的社群運送隊,扛起了2200多戶居民每天上千單的送貨需求。
疫情導致驛站積壓了大量快遞,加上配送進不了小區的外賣、藥品等。潘登的電動三輪,圍著51棟房子來回跑了100多公里,耗完了兩塊電瓶。
而在菊泉街39弄,菜鳥驛站站長何建和站點的5名員工,還額外承擔發放物資的運輸工作。根據社群通知,他在早晨5點出門,駕駛著站點的貨車,往返10多公里接運物資。回到小區後,再依次進行物資消殺、分揀、打包以及配送。每當物資發放日,他和站點的夥伴常常要忙到晚上9點。
站長變團長 額外預留老人的物資包何建在菊泉街39弄開驛站已經有3年時間,和小區的不少鄰居熟識成了朋友。封控期間,一位70多歲的獨居大伯給他打了10多分鐘電話,除了諮詢物資情況,也向他傾訴了不少焦慮。“您放心,我能買到啥,我都給您多留一份。”何建一邊安慰大伯一邊備註了對方的樓棟資訊。
潘登現在每天都能接到20多通陌生電話。他所在的小區,住著的7成是老年人,電話多來自老人子女請求潘登幫忙採買物資。連日來,他已經通過了100多位老人子女的微信好友申請。
在鄰居們的鼓勵下,潘登和何建分頭聯絡了10多位從事生鮮批發的朋友。4月1日起,這兩家寶山區的菜鳥驛站搖身一變,變成了社群“補給站”。
跨界團購採買並不容易,開團第一天,何建從早上8點發起團購,再與供貨商下單,一系列接貨運貨、清點、分揀操作後,終於在下午4點打包好了200多份蔬菜包,在群裡面跟鄰居們說:“我們先從蔬菜開始團團看。”
潘登給鄰居團購的草莓並不順利,這位95後的熱心站長本想給鄰居們團點新鮮水果換換口味,無奈從晚上8點等到凌晨2點,才等到了供貨商的到貨電話,一骨碌從站點的地鋪上爬起,開著三輪車在小區門口接運。
“蔬菜包超值!還送蔥蒜,平價新鮮。”“能在站長這買到不漲價的可樂,太快樂了!”“謝謝站長幫我爸爸買菜。”從米麵糧油到蔬菜水果,鄰居們每天都能看到群裡上新。從豬肉、可樂甚至草莓,居民需要的,兄弟倆都在儘量滿足。
伴隨著團購單量的增加,兄弟倆的工作時長也在延長。潘登經常和供貨商盤貨到1點,有時還要討價還價,忙完一沾上枕頭就能睡著。“但出點力能幫上鄰居,我還挺有成就感的。”潘登說。
雙向奔赴的鄰里情 再忙再累都值得讓菜鳥驛站抗疫兄弟連欣慰的是,他們在溫暖別人的時候,他們也收到了鄰居的溫暖反饋。在這特殊時期,見證了鄰里情的雙向奔赴。
物資送達到樓棟後,陽臺上傳來“告白”喊話、老年鄰居專門打電話道謝、微信群裡面突然刷屏“站長辛苦了”……這些在近期都變得非常的“常見”。
還有同為95後的鄰居仗義伸手,主動幫潘登分擔團購訂單統計工作,遠端整理表格,趁著下樓核酸,把列印好的訂單標籤送到驛站門口,隔空接力推進小區物資採買。
“驛站動起來多幹一點,能讓小區防疫好轉,我們再忙再累都值得。” 何建說,每一份物資送達的背後,就是一份盼頭。接下來,他和弟弟會繼續奔赴在各自的小區送物資。他們希望,上海疫情能早日好轉,鄰居們的生活能恢復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