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莫讓“畏難情緒”成為年輕幹部標籤

由 都超英 釋出於 綜合

在基層調研走訪中,聽到不少老基層、老幹部談論年輕幹部,提到一個高頻詞,“畏難情緒”。意思說,個別年輕幹部面對脫貧攻堅、防汛抗洪、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難點工作,往往畏手畏腳、缺乏信心,容易滋生恐懼心理和膽怯情緒。當然,這裡面有年輕幹部本領不足、能力恐慌的原因,也有對未知工作的天然“盲感”,由此產生“陌生化效應”,導致對急難險重工作存在莫名的焦慮和畏懼。

可以說,年輕幹部的“畏難情緒”,不一定是主觀上的不敢擔當、不願作為、不想幹事,更多是客觀上的經驗不足、歷練不多、本領不高,缺少工作經驗和本領能力的加持與賦能,導致對中心大局工作因“未知”和不確定性,衍生一系列的急躁和焦慮、擔心與後怕。這點,其實無可厚非,也容易理解。人的成長有其客觀規律,幹部成長同樣需要一定時間和歷練。俗話說,“人在世上磨,刀在石上磨”。唯有經歷風雨的錘鍊、實踐的考驗,多壓重擔子、才能披肝瀝膽。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幹宵戰風雨。幹部成才一靠努力,二靠組織培養,不乏少數年輕幹部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缺少工作經歷和生活閱歷,加上新時代下,鄉村基層工作標準更高、要求更嚴、任務更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意願更加急切。這要求年輕幹部亟需快速投入到重點任務和中心大局中,竭力祛除恐懼心理和畏難情緒。一方面自己才是自己的英雄,要激發內心對戰勝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毅,多些自我鼓勁、自我砥礪,保持敢於煉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善於引導年輕幹部進入吃勁崗位進行鍛鍊,尤其在日常分工注重方式方法、合理搭配,涵養年輕幹部循序漸進、攻堅克難的工作狀態,確保能夠日拱一卒、沉澱厚積、昇華質變。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平坦大道練不出膽色,唯有波折曲路才能修煉本領。事實上,日常中存在少數年輕幹部習慣了節奏緩慢、內容重複、簡單迴圈的工作,固守“一畝三分地”,在工作慣性下滋生“自我重複的閉環”,導致在重複工作中出現“溫水青蛙”效應,不願意走出去接受新的任務、新的挑戰。諸如,喜歡坐在辦公室寫材料、填表格等文字工作,幹群眾工作、深入基層一線,便眉頭一皺、心有不適、畏葸不前、踟躕徘徊。凡此類似,消磨了激情、泯滅了意志,一旦遇上新矛盾、重擔子,就會坍圮、鬆垮、喪失底氣。

事不避難者進,志不求易者成。有人做過實驗,一隻蚱蜢不斷被降低高度,結果只會爬行,永遠跳不起來。畏難情緒,最大的畏是自我的設定和認知,被無形的壓力“蓋帽”和設定能力“天花板”。給年輕幹部“練練膽”,首先就得相信年輕幹部、支援年輕幹部,讓其挑重擔、攬重活,保持進取心和拼搏勁,時刻能夠準備衝鋒陷陣、闖關奪隘,以在狀態的精氣神,不讓實幹擔當掉線,面對風雨重擔和驚濤駭浪,才能心平氣和、閒庭信步、會當擊水、自信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