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聞多一度│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 這些城市開始行動了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綜合

核酸結果互認能早日全國落地實施,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願望。前不久,小編也留意到評論區就有網友曾發出這樣的心聲↓↓↓


圖片來源:新京報客戶端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7月29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釋出《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通知》,其中指出,群眾透過國務院客戶端、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各省份健康碼、核酸檢測機構網站或APP查詢到的核酸檢測結果及群眾持有的紙質核酸檢測結果,凡在當地防控政策有效時間內的(以出具報告時間為準),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驗時都應當予以認可,嚴禁以本地健康碼未能查詢、未在本地開展核酸檢測等為由拒絕通行,拒絕群眾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眾重複進行核酸檢測。


點選檢視通知詳情:《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通知》


如何進一步推進核酸檢測結果互認,各地都在做哪些努力?


北京、上海打頭陣 多地核酸結果能“跨省”


【北京】


7月30日零時,北京健康寶完成最新一輪升級,健康寶上可實現查詢外省市核酸檢測結果,並上傳北京健康寶,保障遊客和市民進返京和日常生活出行無憂。


使用者開啟北京健康寶“核酸疫苗服務查詢”頁面,可點選下方“查詢外省市核酸檢測結果並上傳健康寶”按鈕,主動查詢外省市核酸檢測結果。系統如查詢到記錄,健康寶相應頁面將展示使用者最近一條核酸檢測記錄,檢測天數按照統一的規則計算並在掃碼、亮碼頁面上展示。


北京健康寶“核酸疫苗服務查詢”頁面的“查詢外省市核酸檢測結果並上傳健康寶”按鈕。北京健康寶截圖


北京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健康寶是從國家平臺上同步,因此檢測機構必須把檢測結果上傳到國家平臺,健康寶才能同步到。他們正常應該上傳到國家衛健委,一般在國務院客戶端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這兩個微信小程式查詢。


【上海】


為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區域核酸查詢服務便利度,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互相配合,已推進長三角區域核酸資訊資料共享功能。目前,上海市“隨申辦”移動端已新增上線“長三角核酸查詢”功能和“隨申碼核酸資訊關聯”服務。


上海市“隨申辦”移動端“長三角核酸查詢”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介紹,“隨申辦”使用者點選“核酸查詢”頁面,再點選“長三角核酸查詢”頁面,即可查詢本人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近14天的核酸檢測結果資料。頁面參照上海市核酸查詢頁面設計,展示使用者脫敏姓名、證件資訊,按時間倒序排列使用者核酸檢測結果,核酸檢測資訊包含:檢測機構、檢測時間、檢測專案、資料來源、檢測結果等。


【還有這些省份正在行動】


廣東的“粵康碼”可以識別鄰近湖南省的核酸檢測證明,遼寧省的“遼事通”、吉林省“吉祥碼”則可以隨時切換省核心酸檢測資料庫和全國資料庫。


記者從安徽六安了解到,當地各社群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接到的執行標準均是承認外地的核酸檢測證明。


“核酸檢測證明是到醫療機構做的,我們這邊都承認的。我們按照上級指示執行,不會‘加碼’,但也不能放鬆。”一名街道工作人員說。


六安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勁松說:“如果是中高風險區的必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至於核酸證明是在哪個省份做的我們不管,但是必須要有證明,電子或紙質都行。”


不過,仍有部分省市的健康碼尚未更新,各地核酸結果互認還在推進中。


核酸互認分幾類?


目前的核酸互認可大致分為三類:城市內部醫院之間的核酸互認、區域城市群間的核酸互認、以北京為代表的“點對面”核酸互認。


7月8日,包括陝西省人民醫院、陝西省中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西安市兒童醫院等幾十家醫院釋出公告稱,就醫者在“陝西一碼通”上顯示的24小時核心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在醫院門診、住院診療時均不需要再做核酸檢測。


長三角城市群不少科技企業接入長三角一體化平臺,為居民提供便利化出行服務。據公開媒體報道,崑山一公司研發的出行app在接入長三角一體化平臺後,實現了40多個地級區域核酸檢測一鍵通查。


新京報評論│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需不打折扣地加快落實


眼下,正值暑期消費旺季和各地復工復產、推進下半年經濟復甦的關鍵視窗,推動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正是進一步最佳化防疫舉措、因時而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之舉。這對於提升防疫的科學性、精準性,以及“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都有著積極意義。


從行程卡摘星,到行程卡查詢結果的覆蓋時間範圍由“14天”調整為“7天”,再到繼續推動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背後是一條越來越明確的主線,那就是有效防疫與經濟社會的正常執行越來越“相容”了,“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正獲得更多更有力的行動保障。詳情>>>


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新京報此前報道


編輯 常江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