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
據美媒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將於7月13日至16日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和沙烏地阿拉伯,這是拜登上任一年半以來首次訪問中東地區。烏克蘭危機加之伊核談判停滯,拜登政府亟需修補與地區國家關係,重申安全承諾,美中東政策調整陷入僵局。
拜登訪問面臨“新中東”
自2020年簽署《亞伯拉罕協議》以來,以色列與中東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不斷推進,美國降低對中東地區戰略投入,推升地區國家自主解決地區和雙邊問題心態,各國間溝通、談判頻繁,地區緊張關係呈現緩和態勢。中東地區輿論普遍認為,親美的中東國家政治精英勢力正在消退,“沒有美國”的中東更加和平穩定。
阿聯酋與以色列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多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舉行峰會,土耳其與埃及等國緩和矛盾,伊朗與沙特開展多輪關係正常化談判。地區國家正積極適應美國中東政策和地區關係的新變化,探索以外交和經濟貿易為先導,減輕地區衝突壓力,建立地區夥伴關係新秩序的道路。
伊朗問題已取代巴勒斯坦問題成為地區關係主要矛盾。在美國降低對中東關注度和伊朗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雙重影響下,以色列與伊朗關係愈發緊張,海灣阿拉伯國家對伊朗安全威脅的顧慮加重。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老對手”握手和解,阿聯酋、卡達、阿曼等國與伊朗深化外交經濟合作,凸顯出地區國家“恐伊”“遏伊”心態和儘可能維持地區穩定訴求。
組建反伊聯盟難如願
以色列近期多次呼籲,建立美國領導下的中東地區軍事合作陣營,加大對伊朗施壓力度。根據官方記錄,以國防部長甘茨在演講中稱,面對伊朗的“好戰”,(地區)需要的不僅是合作,還需要在美國領導下建立區域力量。6月9日,美參眾兩院“亞伯拉罕協議”小組公佈一項《威懾敵軍和加強國防法案》法案,提議美國防部與以色列合作,整合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六個海合會國家與埃及、約旦和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增強對伊朗及其受其支援地區民兵武裝的威懾。組建地區反伊朗聯盟看似初步成形,實則阻礙重重。
首先,增加中東投入不符合美國政策規劃。拜登政府並未放棄達成“伊核協議”談判,美政府官員透露,美國和伊朗透過歐盟頻繁傳遞資訊,但雙方尚未就要價達成一致。儘管美國內悲觀態度強烈,拜登政府仍希望透過與伊朗達成協議,建立包括伊朗在內的地區安全框架,降低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直接衝突對抗風險。此外,美對伊朗政策工具箱逐漸失靈,一味制裁施壓反致伊朗接近製造核武門檻,取代“伊核協議”的“B計劃”仍然難產。
其次,地區國家缺乏信任存在利益衝突。近期,以色列與伊朗暗戰升級,多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軍官和技術專家被暗殺,以色列亦警告稱伊朗策劃在伊拉克和土耳其攻擊以色列目標。即使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個別國家在伊朗是地區最大威脅方面與以色列持共同觀點,但解決方案大相徑庭,海灣國家處在與伊朗衝突第一線,不願冒險升級與伊朗軍事對抗。在軍事層面,任何中東安全協議有效性均有限,海合會國家存在聯合指揮機制,但極少開展聯合行動,各國間就情報資訊共享和地區安全前景存在矛盾。地區國家軍事裝備來源不一,技術整合困難較大。
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遭美軍無人機空襲遇害。圖為伊朗人民參加他的遇難週年悼念活動。
美“抽身”中東陷入困境
其一,美希望實現角色轉變。2011年,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提出,美國外交政策應從關注中東轉向亞洲。十餘年來,美國中東政策雖有波動,基本保持了降低戰略投入的主線。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中東國家普遍認為美集中精力與中國競爭,希望將中東“秩序塑造者”角色轉變為“力量制衡者”,發揮離岸平衡手作用,低成本控制中東局勢。伊朗國際問題專家指出,拜登政府延續奧巴馬政府政策,試圖減少直接安全承諾,要求地區國家承擔更多安全責任,在烏克蘭危機牽扯戰略精力的同時,防止中東形勢干擾美將主要戰略資源投入亞太地區。
其二,烏克蘭危機迫使美增加中東投入。烏克蘭危機大幅推升國際油價,美國正面臨四十年來最嚴重通脹,民主黨中期選舉壓力增大。沙特、阿聯酋等地區主要國家在烏克蘭危機中保持中立立場。此前,美要求沙特等海灣產油國提高產量控制油價遭拒。美國倉惶撤軍阿富汗造成美在中東地區領導力信任危機,地區國家增進共識,認為與俄羅斯等大國增進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秩序勢在必行。據美媒報道,拜登訪問期間將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晤,美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稱,石油生產話題“絕對”會成為拜登與沙特官員會談的一部分。伊朗專家認為,現階段可彌補國際原油市場缺口的只有伊朗和沙特,在美伊關係維持敵對情況下,拜登政府只能彌合“卡舒吉案”和葉門戰爭等問題造成的美沙關係間隙。
其三,美“首鼠兩端”難調整對伊朗政策。美方多次要求伊朗放棄“超出”核協議框架的要求,伊朗方面則回應稱美未能滿足伊合理要求,並一再對伊施加新制裁,造成當前談判進展不順局面。同時,雙方均稱談判沒有停止。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與伊朗達成協議,但在解除伊斯蘭革命衛隊恐怖組織認定和向伊朗作出不毀約保證等方面,既不願也無力平抑美共和黨和民主黨內部強烈反對意見。另方面,拜登政府忌憚與伊朗“撕破臉”將其推入“對方陣營”。近期,俄羅斯與伊朗達成多項協議,推進雙邊金融、互聯互通、能源產業等多領域合作。美參議院試圖推動立法,要求政府限制中伊關係和雙邊合作。中東國家“東向”心態增強,對華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美政府及相關智庫“反思”美外交政策調整,在中東地區“遏華反俄”成為關注重點。拜登此行如作出實質性安全承諾,宣告美重返“中東領導地位”,從長期看,美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將面臨更大挑戰。
作者:孔知禺(文匯報駐德黑蘭記者)
編輯:陸紓文
責任編輯:宋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