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未來的競爭,都是認知的競爭。未來的優勢,也是認知的優勢。
最近和一些正在創業者、企業家們交流,大家有一個普遍的感受:
這兩年,那些穩定的、確切的通道逐漸消失了。
如今生意做得又累又苦,已經足夠努力,卻還是在生存邊緣掙扎。
紅利變紅海,利潤越攤越薄,競爭越來越激烈。
容易賺的錢肯定是沒了,往後大家得做更難的事。
以後,要靠本事賺錢了。
01.每個市場都競爭慘烈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
因為看見了幾乎每一個行業,都競爭慘烈。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餐飲。
餐飲,是萬業之祖,在中國的總份額,大概是4萬億的規模。
餐飲,也是分散市場,很難做到贏家通吃。
中國最大的餐飲企業,是百勝中國,2018年大概是400多億人民幣,也才佔整個市場的1%。
也就是說,人人都有機會。
但是,就是這樣“人人都有機會”的市場,卻競爭慘烈。
結果,也是天差地別。
開餐廳,幾乎完全是靠精細化管理的能力,從指縫裡摳出每一分錢。
買菜時討價還價,服務時笑臉相迎。8毛錢的成本,想辦法要降到7毛5。
餐廳幾乎是一個必須由老闆親自開的行業。僱傭其他人,稍有不敬業,就會虧損關門。
所以,能在餐飲業待下去的人,都很勤奮。這裡飛不起來,只能靠勤奮肉搏。
你知道,這樣的人已經很少見,也很優秀了。想再好,太難了。
但是,很多這樣的人,現在也只是勉強餬口,還過得去。
為什麼?因為,還有更好的,擠壓生存空間。
勤奮,是基本的。能保證做到80分,但是想要做到90分,光靠勤奮不夠了。
靠什麼?要靠對行業的理解。
餐飲,尤其中餐,最大的問題是不能標準化。
做菜油溫八成熱,精鹽要少許……但多熱是八成熱?多少才是少許?全是不能標準化的手感。
只要好一點點,都有巨大的優勢。
有一個品類能比較好解決這個問題——火鍋。
用標準化的底料實現對味道的品控,降低成本。又用中央廚房提高運營效率,保證菜品新鮮。
可複製的標準化,是比勤奮更厲害的武器。
勤奮只是耍大刀,可複製的標準化才是機關槍。
所以,能做到這一步的人,寥寥無幾。也能活得不錯。
但是,還不夠。
為什麼?因為,還有更好的,要爭奪市場。
對行業有理解,能做到90分,但是,想做到100分,甚至120分,還是不夠。
靠什麼?靠技術和認知。
什麼意思?
我之前遇到一位企業家,他是在中央廚房,幫助高階餐廳做預製菜的。
我問他:那你做什麼菜?剁椒魚頭?還是清蒸刀魚?
他說:我們不做,那種菜太簡單。
那做什麼?
我們只做那些,餐廳需要做大量時間成本準備的菜。比如紅燒肉,比如糖醋小排,比如獅子頭。
我在中央廚房做好,比他自己現場做,成本要便宜很多。
我們憑本事幫使用者省錢,然後,我們從省掉的錢中間分一點點。
所以,在疫情期間,他們的生意不但沒受影響,反而同比增長了300%。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驚人的事實:
今天我們去的很多餐廳,其實已經很少吃到現做的菜了。大約60%,都是急凍預製菜。
但是,我們根本吃不出來。還是感覺很新鮮。
因為,現做的急凍技術,甚至可以做到,把一條活魚冷凍,解凍之後,還是活的。
今天的食品工業和餐廳供應鏈,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
這是在慘烈的競爭中,真正的降維打擊。
預製菜的技術,從省錢中賺錢。
這是靠本事在賺錢。
這不僅是技術的優勢,更是認知的碾壓。
▲圖為急凍紅燒肉,在家按照餐廳的SOP用5分鐘就製作好了,果然和餐廳一樣好吃
02未來的競爭是認知的競爭
這些創業者和企業家說:
你雖然很努力,但是未來一定要在努力中,拿到至少一次“非線性的收益”。
否則,很有可能下次就失敗了。很有可能就是“普通的,窮人的一生”。
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以為,競爭是均勻的,線性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50分的努力,能賺50元。
80分的努力,能賺80元。
90分的努力,能賺90元。
100分的努力,能賺100元。
我們總覺得做到60分,就算是及格了。
但其實不是。
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60分。
要想生存下去,在任何一個行業,現在都至少要做到90分。
90分,才是及格線。
而真正優秀的人,至少都是98分。
在這個線性競爭市場裡,都有手有腳,都很勤奮。
所以,在這個紅海里,只靠吃苦,已經不行了。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勤奮的,但其實是窮人的一生”。
甚至,現在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了。
50分的努力,1分錢都賺不到。80分的努力,還是1分錢都賺不到。
90分的努力,能賺90元。100分的努力,能賺1000元。120分的努力,能賺20000元。
絕大部分人,就在80分-90分之間。
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掉。
我們經常說,要進入藍海市場,要進入藍海市場,但為什麼就是那麼難做到?
因為藍海不在紅海的旁邊。藍海在紅海的上邊。進入藍海的真正挑戰,不是找不到,而是上不去。
每個市場的門票是不同的。
想要進入下一個市場,拿到“非線性的收益”,至少要比別人好10倍。
這10倍,不僅僅是努力,更是認知。
認知,可能就是以後最大的本事。
認知到,才能想到。想到,才能做到。做到,才能得到。
所以,未來的優勢,都是認知的優勢。未來的競爭,也都是認知的競爭。
03.如何提升認知
提升認知,有幾個具體的建議:
第一,多讀書。
每一本書,都能開啟你的盲區。
讀的書越多,理解的東西就越多。
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
站在1樓,10樓,100樓的視野,是完全不一樣的。
每年至少20本書。如果可以,考慮50本以上。
第二,多見人。
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接觸不同的人。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思考問題的方法。
成長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需要看到更真實的世界。
只有見過足夠多的人,才知道什麼人是真正有格局的,什麼樣的觀點是真正有價值的。
第三,多旅行。
旅行,是打破自己認知閉環的好方法。
為什麼他們的習俗是這樣?
為什麼他們的方法是那樣?
為什麼他們有文化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旅行的意義,不是尋找相似,而是收穫不同。
帶著洞察之眼、懷著反觀之心,沐浴在巨大的不同之中,回來的,才可能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眼中有不同,是眼界;心中有不同,是胸懷。而只有走出去,才有機會見識這些不同。
第四,逼自己。
改變,對大多人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是想要提升認知,就必須要做出改變。
把自己扔到一個更有壓力的環境裡。環境會影響人,深刻改變一個人。
進入一個圈子,別人的三言兩語,可能就是你的醍醐灌頂。
逼自己到一個資訊密度,人才密度,交流密度都更高的地方。
如果我們只想發生較小的變化,那麼專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就可以了。比如把杯子倒空。
但是,如果想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想獲得真正的認知優勢,那就要逼自己,可能連杯子都要換掉。
04.對困惑的你,最後的話
以前,哪裡都是紅利,隨便做點什麼,都能賺錢。
賺錢還比較容易。現在,你可能錯過了很多,紅利漸漸消失,需要更加努力。又累又苦,卻越來越難。
以後,只有努力也不夠了。我們要靠本事賺錢了。
競爭的門檻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對我們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們有更高認知。
記住:你永遠賺不到,認知範圍之外的錢。
未來的競爭,都是認知的競爭。未來的優勢,也是認知的優勢。(請深刻理解這句話,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