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軻
生態環境部將針對投訴集中的涉臭工業園區及重點企業,安裝執行線上監測、開展溯源識別等,加大惡臭汙染防治。
國家將出臺惡臭異味治理相關政策,推進空氣質量全面改善。
在12日召開的第八屆全國惡臭汙染監管與防治學術會議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綜合處處長石曉群透露,生態環境部正抓緊推動《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行動計劃》出臺,相關檔案正在修改完善中,其中將對“惡臭異味治理”作出相關部署。
惡臭汙染物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組成的廢氣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在中國,惡臭異味投訴佔全部環境類投訴20%以上,佔大氣環境投訴比例近50%。惡臭異味作為人們身邊的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大惡臭異味治理力度。這是中央檔案首次明確提出加強惡臭治理,體現了國家對惡臭汙染防治的高度重視。
《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應當符合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遵守重點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惡臭氣體的,應當科學選址,設定合理的防護距離,並安裝淨化裝置或者採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惡臭氣體”。
石曉群介紹,生態環境部將加強惡臭汙染防治,全面排查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惡臭異味擾民問題,將按要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同時,採取分類整治的措施,推動化工、製藥、工業塗裝等行業結合VOCs防治進一步實施惡臭治理;針對涉惡臭異味重點行業強化廢氣收集治理;對汙水、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採取除臭治理措施;穩步推進大氣氨汙染防控,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
石曉群介紹,生態環境部將針對投訴集中的涉臭工業園區及重點企業,安裝執行線上監測、開展溯源識別等,加大惡臭汙染防治。
生態環境部。攝影/章軻
據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12日公佈的資料,當前中國惡臭汙染管理面臨“三多兩少”的挑戰,即居民投訴多、涉及行業多、物質組分多,但有效監管手段少、高效控制技術少。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調研員劉海波介紹,惡臭汙染作為典型的擾民汙染,事關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其本身具有“排放來源多、物質種類多、瞬時性、陣發性”等特點,環境管理長期面臨著“識別難、監測難、溯源難、治理難”等問題。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從企業層面來看,不同的惡臭控制技術適用範圍不同,去除效果受惡臭排放源排放物質種類、排放濃度大小、排放參數等因素影響。目前,企業在技術選擇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很大一部分的治理專案效果不佳,反覆治理情況嚴重。
而從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管層面來看,由於惡臭汙染來源廣泛,涉及的行業既有石油煉製、化工、製藥、膠、造紙、食品加工等點源,又有排汙河、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場、畜禽養殖、餐飲油煙等線、面源、散發源且惡臭物質種類很多,其中常見的物質就有幾十種。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惡臭擾民的情況,尤其是多個汙染源(企業)相互影響的情況,溯源就非常困難。
學術會議上,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標準政策管理體系;在嗅覺感知、影響評估、識別溯源、異味淨化、智慧監管等方面深化科學技術研究,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開展先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強化分類整治,提升監管能力,因地制宜協同推進惡臭綜合治理。
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鄒克華表示,該實驗室將持續搭建惡臭汙染管理與防治產-學-研平臺,對相關領域熱點事件及時跟進,推動解決;精準對接行業與園區實際需求,開展惡臭汙染防治技術、成果和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