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運史教育精品路線——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
一、主題介紹
1922年,田莊青年崔顯芳離開家鄉,走出大山,在西山腳下流連徜徉,他聽到青年學生關於革命的宣傳,觸發了他對家鄉社會問題的思考。1924年,崔顯芳在上海國語專修學院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上海回到家鄉田莊村,成為京西第一個中共黨員,成為京西山區傳播馬列主義的先驅。1926年,他在田莊村建立田莊高小,並與魏國元等人一起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在青白口創辦了青白口完全小學,同時把黨的發展工作,由學校擴充套件到農村。1932年,在北平黨組織的支援下,建立了京西山區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田莊高小黨支部,1933年建立了第一個縣級委員會——中共宛平縣臨時縣委。1934年夏,因中共宛平縣委遭受破壞,崔顯芳不幸被捕,1935年2月,保外就醫,不久光榮犧牲。臨終前,他已不能說話,用手指在兒子手中比劃著“跟黨走”。
建立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對於回顧革命歷史,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先後被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門頭溝區黨史教育基地、門頭溝區反腐倡廉基地、門頭溝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紅色旅遊景點等稱號。
二、教育實踐點
1.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
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位於門頭溝區雁翅鎮田莊村,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採取傳統與現代陳展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注重挖掘革命史、黨建黨史、戰鬥歷程和歷史遺蹟。展覽圍繞田莊黨組織發展歷史,不侷限田莊一個村一個黨支部的發展,而是以田莊第一個黨支部為起點,連結雁翅鎮的各個村落,全面展現門頭溝革命老區的紅色情懷。展館分為走出去的傳統·帶回來的新風、點燃星星之火·火炬照亮山川、西山戰旗染紅·軍民同仇敵愾、迎接解放·重建家園四個部分,介紹中國共產黨人在永定河北、齋堂川乃至整個門頭溝區域內跌宕曲折的戰鬥歷程,黨組織的建設成長、基層政權的建立與鞏固,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組織領導之下不斷前行的光輝歷程。
2.崔顯芳烈士紀念館
崔顯芳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系統介紹了京西山區第一位共產黨員崔顯芳的生平事蹟、革命生涯以及崔氏家族一門四烈士——崔顯芳、崔一春、崔錦春、崔克勤的英雄事蹟,記錄了崔氏家族和後人傳承良好家風家訓的典範。陳展方式以雕像、圖片展板、壁畫等為主,主要內容包括田莊赤子·一心向黨、英雄出一門·崔家四烈士、紅色家風·代代相傳、緬懷先輩·銘記遺訓共四個部分。
3.田莊高小黨支部舊址
田莊高小黨支部舊址為清代建築,原本是崔顯芳二哥崔顯秀的居室,為支援弟弟辦學,崔顯秀特騰出兩間房作為教室,現已有部分改建。院落正房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其中一處院有廂房,面闊二間,進深一間,總建築面積為244.2平米。門頭溝區政府1998年公佈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就是在這裡,崔顯芳與魏國元等人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建立了京西第一黨支部,培養了大批的革命幹部。田莊高小是京西現代新式教育的開端,也是京西黨組織的策源地。崔顯芳等一大批早期黨員的革命歷程在這裡寫下燦爛的一筆。
4.崔顯芳烈士故居
崔顯芳烈士故居位於田莊村東街,1998年被門頭溝文物局列為“文化、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始建於民國時期,自成院落,座北朝南,建築面積233.7平方米,是崔顯芳同志早期居住的地方,於2011年得以修復。修復後的故居設有革命文物展覽,磚坯正房5間,東房為烈士生平事蹟展覽室,西房為生活文物展覽,故居門大門前題寫“崔顯芳故居”金字橫向匾。房前正院落內栽培一些花草樹木,外有圍牆,院內設有花池通道。
(共青團北京市委組織部供稿)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