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12日宣佈,公開《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框架》。奧布萊恩說,該戰略於2018年2月獲得特朗普總統批准,為美國過去3年的行動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導”,該戰略的公開表明美國致力於“保持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
該戰略旨在確保美國持續壓制中國,包括死守“第一島鏈”、加速印度崛起、強化對華情報工作等。
該檔案本應在2042年12月31日解密,但奧布萊恩在本月5日就將其解密,足足提前了20多年。儘管檔案部分內容仍未解密、被塗黑,但並不影響外界瞭解美國印太戰略。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即將於本月20日就職之際,特朗普政府選擇提前解密這份檔案,背後意圖令人玩味。
首先,這份檔案暴露特朗普為個人政治利益不惜孤注一擲,即使到最後時刻,依然妄圖保留權力,持續上演最後的瘋狂。提前解密這份檔案,可以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印太政策作一簡要回顧,這既是特朗普政策的再宣示,也是其所謂外交成就的再展示,透過重申對印太的承諾,吸引盟友與美國民眾對其支援,並留下所謂政治遺產。儘管最後時刻,本任總統“四面楚歌”“眾叛親離”,但依然不忘給自己臉上貼金,依然想要向外界展示,本屆政府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具體執行,都在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都在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外界早有猜測,特朗普或其盟友將在四年後捲土重來。
奧布萊恩關於提前解密檔案宣告的落款時間是1月5日。1月6日則發生了著名的特朗普支持者佔領國會事件。時間上或許只是巧合,又或許是特朗普精心算計的一部分。
在國會暴力事件之後,特朗普雖要求示威者回家,但仍然表示,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被“竊取”,其對總統寶座的依戀可見一斑。
其次,此時解密這份檔案,又一次為拜登政府使絆子,再次為拜登政府的印太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埋雷”,對其形成掣肘。特朗普對華強硬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獲得兩黨支援,即使拜登上臺後希望對此作出微調,也將面臨阻力,甚至需要向盟友做好解釋工作。
這一做法,與近日再次封殺中國企業、解除美臺官員交往限制、美臺官員密集溝通等如出一轍。“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在僅剩的任期內,他們將權力用到極致,將反華進行到底。
最後,解密這份檔案也是挽救特朗普政府面子之舉。
特朗普面臨彈劾,部分幕僚忙著打包,甚至不去上班,人未走,茶已涼。歐洲一些政要批評特朗普,媒體也對其毫不留情,就連推特也對其封號了之。
蓬佩奧等的出訪行程臨行前被取消,官方理由是為了權力順利交接。如果真的是這個理由,他們早幹嘛去了,難道不知道交接日期?實際上不過是吃了閉門羹,多位歐洲高官拒絕會見蓬佩奧。他們索性找了個冠名堂皇的理由,將所有外訪一概取消。
這份檔案橫空解密,成功吸引了各國媒體關注,沖淡了人們對這個跛腳鴨政府尷尬境地的關注。
從特朗普政府這幾年的外交實踐來看,從它此前釋出的有關印太戰略的檔案來看,提前解密的這份檔案並沒有太讓人意外,它的意圖與做法,世人早已心知肚明。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裡·梅德卡夫說,美方這一戰略過於雄心勃勃,在維持在該地區的“首要地位”以及就中國“有害的經濟行為”達成國際共識等方面,“幾乎肯定會失敗”。
中方指出,這份檔案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這份檔案冷戰思維突出,軍事對抗色彩濃厚,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發展前景,理應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