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末代”打漁人“洗腳上岸”

(中國減貧故事)當“末代”打漁人“洗腳上岸”

中新社重慶8月23日電 題:當“末代”打漁人“洗腳上岸”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劉賢

“我們‘末代’打漁人現在要‘洗腳上岸’。”臉上掛著汗水、腳上沾著河水,來自重慶市墊江縣高安鎮的龍溪河清漂工李代國從小船上輕巧躍至河岸,樂呵呵地對中新社記者說。

龍溪河是長江北岸的一級支流,該流域素有“重慶糧倉”“重慶菜園”美譽,盛產家畜、家禽、淡水魚等肉類產品,許多沿河而居的居民自幼便練就了打漁技能。

53歲的李代國告訴記者,自己爺爺輩就在此打漁,其本人則從11歲起跟著父親出船。猶記得兒時的龍溪河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打漁生活雖然辛苦,但每次出船都收穫頗豐,一家人也有了穩定收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俗語在龍溪河漁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生產生活全然離不開這條河流。

但從1997年起,伴隨城鎮化加速推進,環境汙染也愈加嚴重。龍溪河沿線修建了造紙廠、化工廠、養殖場,無序排放讓河水漸漸失去原有色彩,河裡的魚蝦也越來越少。

李代國回憶,到2007、2008年,龍溪河已近似臭水溝,捕來的魚不僅鱗片是黑的,剖開后里面也是黑的。“河水每遭到一次汙染,就像人生了一場大病,幾個月都難以恢復。”

面對生病的母親河,當地痛定思痛決心花大力氣治理。一方面,透過設立清漂隊、禁養區關閉養殖場、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等措施,全力推動水環境治理;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違法捕撈行為,並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加快修復和改善龍溪河生態環境,豐富水生生物多樣性。

在此期間,2019年又傳來一個重磅訊息:中國決定長江流域從2020年開始實施全面禁捕。這意味著,龍溪河兩岸漁民必須放棄世代傳承的打漁技藝另謀出路。

在河畔生活了近50年的漁民劉友軍坦言,剛得知這個訊息時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望著面前流淌的河水,看著河道上忙碌清漂的工人,他頓時釋然了,“龍溪河如母親一樣哺育著一代又一代墊江人,如今她病了,我們更應該把母親的病徹底治癒,還子孫後代一個綠水青山。”

據統計,2019年以來,墊江縣共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19家,治理畜禽養殖場305家,整治畜禽屠宰場17家;關停龍溪河攔河養魚,取締水庫投肥養魚100個。今年1月1日起,重慶市水生生物保護區以及主城區相關水域已實行全面禁捕。截至目前,該市累計退捕漁船3403艘,4643艘漁船已簽訂退捕協議;已退捕漁民4404人,佔全部涉及漁民的42.54%。

但“洗腳上岸”後漁民的生計如何解決,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重慶的辦法之一,是讓他們從打漁人變身護漁人。

如今,李代國、劉友軍都拆除了住家船和生產船,同當地許多“末代”打漁人一樣成為巡河隊成員,風雨無阻地管護水生資源。退捕轉產後過著領工資的生活,雖然收入比打漁時少,他們卻表示非常理解: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是有利於子孫後輩的大好事,必須無條件支援。

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如今龍溪河重回清澈,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走在河邊,人們甚至可以看見水中游走的魚兒、青蛙,河岸邊還有覓食的白鷺,兩岸也栽種了更多綠植樹木。這條母親河,正逐漸恢復她應有的模樣。(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79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末代”打漁人“洗腳上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