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它百害而無利——說的就是發脾氣。在生活中如此,在教育孩子中亦如此。
每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多次教育無果,總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從而暴露出自己的壞脾氣,這樣做傷害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我們經常會覺得,對孩子發脾氣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們,但其實,發脾氣對教育孩子並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相反脾氣越大,不但教育的效果小,甚至還會對孩子造成直接的傷害。
01
家長的壞脾氣,是孩子們的絆腳石
在這裡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或是不聽話,你平時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是劈頭蓋臉地指責一頓,還是大吼、大叫,或者先打罵一頓再說?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碰到熊孩子,就是再好脾氣的家長,也會忍不住內心暴躁的情緒。確實,作為家長,脾氣好的人,也有被孩子“氣瘋”的時候,有時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也是很正常的事,這些都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你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生活中被人一點就炸,就要開始反思一下自己了。
孩子的內心非常脆弱,但也不是你一、兩次的發脾氣,就徹底打垮的。而是他們長期、高壓地承受著你的脾氣,逐漸地扛不起來你的枷鎖。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他們可能什麼都不敢說,也什麼都不敢做,但他的內心會有所改變,慢慢地失去靈氣。
就如同駱駝一樣,它也會因為找不到最後的稻草累死,駱駝是死了,但稻草就是無辜的嗎?
父母的壞脾氣,同樣也是這樣,或許一次、兩次的發脾氣我們不以為然,看不到危害。但等真正的危害來臨的時候,可能再想改變已經為時太晚了。
02
在2020年3月的一天,福建的一所法院,最終宣判了一樁慘劇:母親因為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氣,導致孩子小小年紀不幸去世。
據法官介紹:孩子的母親在管教5歲孩子的時候,存在長期的體罰、打罵等現象。
一天晚上,孩子沒有洗澡,就想去床上睡覺,媽媽看見後立馬惱火了起來,接著就一腳狠狠地踢在了他的肚子上,孩子躺在地上捂著肚子,母親見狀心情仍沒有平復,看到孩子沒有理睬自己,又憤怒地在孩子的肚子上踹了一腳。
只是因為孩子沒有洗澡,作為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孩子拳打腳踢,試問這是在教育孩子嗎?
後來,孩子艱難地從地上爬起,躺在床上沒多久就不省人事了,後來孩子被送到了醫院,可惜仍然沒有挽回過來,母親也為此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
第一次判決,母親不服氣,認為自己只是出手管教孩子,糾正他的不良習慣,並不是故意傷害孩子,而且當時還及時送醫了。
但法院受理後,沒有支援她的上訴,仍然維持了原判。
據瞭解,這位母親曾因為拐賣兒童,被判處過3年有期徒刑,剛剛釋放沒多長時間,沒想到她竟然這麼惡毒,連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沒放過。
雖然說,她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讓孩子改正一些東西,但其做法和方式,已經失去了以教育為出發點的行動,而是被內心的不滿指引,發洩暴躁的情緒。
03
孩子小的時候,自我的覺察能力是非常薄弱的,也很難控制自己情緒,可能你越是暴力地對他,他越是暴力的回應,所以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這時候,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有家長,如果只顧著發脾氣,那將無益於對孩子的教育,如果家長對自己的脾氣有所收斂,使自己和孩子在平心靜氣下交流,才更容易找到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因此,家長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管理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
那怎樣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1,開心
開心是一種古老的方法,這裡並不是指一種愉悅的心情。古時候人們通常把眉開、嘴笑稱之為開心,具體操作方法是頭部輕頂、兩眉舒展、咧嘴發笑,這樣就能做到“開心”,舒緩自己的情緒。
2,轉移注意力
不管是你在發脾氣還是孩子在發脾氣,都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告訴自己,先把這件事放一放,去完成另一件事,可能等你回來再想繼續的時候,你會發現氣已經消了大半。
其實,控制脾氣的方法,每個人都是不相同的,家長們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多去摸索和嘗試,找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切實有效的方法。心裡時刻默唸,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時間長了也會得到一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