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心中那片永遠的風景

王雄

銘記心中那片永遠的風景
銘記心中那片永遠的風景
銘記心中那片永遠的風景

大約2006年的秋天,我認識了玉皓。

當時,他是哈爾濱鐵路局黨委宣傳部新聞科長,我任鄭州鐵路局黨委宣傳部部長。那年,全路宣傳系統在我們鄭州局開會,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我特地請一幫新聞科長在黃河古渡口的船上小聚。

玉皓給人的印象是話不多,但挺實在。他當過老師,有良好的修養,又因我們都愛好寫作,因此談話挺對路。總的感覺,他看問題敏銳,說話謙遜,知識量大。

2009年,玉皓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夢見山裡花開時》。這時我已調鐵道部政治部宣傳部工作。他特地來北京給我送書。也只是匆匆見了一面。

後來,玉皓調《哈爾濱鐵道報》工作,我也調《人民鐵道》報工作。我們倆在工作上似乎很有緣,總是同在一個戰線作戰。時有見面,卻匆匆忙忙。交流不多,卻心心相印。當然,我們偶爾有打電話或發微信,談得最多的是寫作。

讀玉皓的作品,能感覺到他心中有一片永遠的風景,他的文字有一種濃濃的鄉情在流淌。玉皓出生在魯西南的一個鄉村裡。那是個千年古村,與曲阜很近,算是“孔孟之鄉”了。玉皓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受孔孟文化的薰陶,從小就埋下了寫作的種子。老屋、田野、村莊、小路,親情、友情,還有家鄉的風俗民情,無不給他留下了深深的記憶。上初中時,玉皓跟隨父親,作為當代“闖關東”人,走進了大興安嶺。他在大興安嶺林區生活、工作了26年,那山,那水,那片廣袤的大森林,成為他筆下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

山東老家、大興安嶺第二故鄉,成為玉皓今生走不出的風景。2015年初春,玉皓出差途經山東故鄉,僅待了十幾個小時。事後,他寫下了散文詩《躺在故鄉田間地頭那把破舊的藤椅上》。兒時的記憶,讓他淚流滿面。還有《喊一聲牙林線呦,我的故鄉》,情意濃濃。玉皓寫道:“撿拾當年的記憶,把它們碼成縱橫交錯的文字,豐富我始終流浪的心。”有情義的人,文字才能有溫度。這可能就是作者為什麼把對故鄉、故土作為黃天厚土放在文集前面的緣故吧。

磨礪是財富。玉皓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並不順利,親人的早逝、家庭的變故,還有在學生時代身體受到的重創。但是,歌者就是歌者,玉皓能把這些作為一種動力,審視社會和人生,並在其中發現催人奮進的東西。大興安嶺艱苦的生存生活環境,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養料。由此,他發表了大量反映林區生活的文章和報道,絲毫沒有看到他對險惡、貧瘠、落後甚至是愚昧的責怨或借題說事。他的文字猶如精彩的“冰雪下的芭蕾”,踏著美的旋律,在滑溜溜的舞臺上,讓讀者感受到他在艱苦環境下的追求。他的記者同事評價道:“玉皓的散文有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新聞的靈感。”

翻閱玉皓的文字,無論是早些年的《靜嶺上有一座9個人的城市》還是近幾年的《月牙湖夜話》;無論是《青年養路工如是說》,還是《虎峰嶺上的笑聲》,清風撲面,玉樹臨風,文字裡流淌著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種熱切的真愛,一種超越風景的美感,那就是他對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詠歎。

讀玉皓的文字,一股子土地、山野的味道撲面而來。玉皓自喻為“耕者”。他說:“有人說我像個農民。怎麼是像個農民?我本來就是農民。”

玉皓是農民的兒子,儘管他耕耘的物件已經由土地變成了文字,但他依然對土地傾注著情感。他深深地愛著養育他的土地,以及他火熱的鐵路生活。即使進城多年,他依然堅持到邊遠山區採訪、採風。記者節,他登上虎峰嶺,和工人們一起穿山越嶺;在博林鐵路線,他和工人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一起兄弟般嘮家常。他的足跡幾乎走遍了大興安嶺的嶺南嶺北、坡上坡下,收穫豐厚。《哥們兒,萬歲》《嫂子,借你一雙小手》《布穀叫醒一面坡》等,都散發著濃郁的北方山野的味道,還有芬芳撲鼻的泥土氣息。

記敘山鄉經歷,講述工區故事,感情深厚,文字簡約,是玉皓深情表達的一大特點。大山、小站、養路工區,那山那人那事,都是他作品的主題。《掛在山腰上的小站》《傾聽火車駛過山谷的迴響》等,每篇文章都是那麼情深意濃,如詩如畫,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撞擊。那些優美的表述,或寫人,或記事,雖然是作者個人的情思表達,但簡約的篇章段句裡透露出的是濃郁的生活情調。

玉皓的一些散文,短小精粹,卻很有味道,似有沈從文之風。落筆簡約疏朗,行文如詩歌跳躍,留有回味的空間,似中有不似,不似中又有似。玉皓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把個人的行蹤與感觸融於簡練、乾淨的寫景敘事中,讓人在閱讀中獲得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他筆下的故鄉,就是他以誠厚之心、純樸之情打造的展現心靈的藝術故鄉。

我一直以為,文學道路如同科學攀登,沒有捷徑,只能一步一步地艱難跋涉。這種苦行僧的生活,不僅要有激情,更要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從量變打基礎,到質變有提升,靠的是勤奮和積累。這一點,玉皓做到了。

玉皓喜歡行走,他的文字都是靠腳板走出的。幹宣傳,當記者,行走的路上,玉皓看到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由於工作的需要,玉皓參與了很多大事件的採寫活動。記者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力,讓他得到了許多別人難以得到的東西。他珍惜光陰,把別人閒暇的時間都用在了“走”和“寫”上。他善於積累,邊走邊寫,一路下來,他將許多美好的記憶都變成了文字。

玉皓的一些遊記小品,體量出了他堅實的腳步。陌生的旅途,滿眼的好奇,通透的快感。他用純樸洗練的筆墨,描繪山光水色的秀麗壯美,山浪峰濤,層層疊疊,給人以美的薰陶,延伸出廣闊的意境來。他以還原記事的手法,記錄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在歷史與文化的融合中,尋找讀者的期盼與展望。他寫景,細緻入微,栩栩如生;他寫意,自如灑脫,出神入化。讀來意味深長,讓人身臨其境。在借景抒情中,寄予自己的思考。玉皓豐富的人生經歷,每一天都是值得驕傲的記憶。

如今,玉皓已是一家企業報的領導者,要抓管理,還要採訪寫作,應該說是俗物纏身。難能可貴的是,他一刻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藉助文字,與讀者一同分享他寫作的快樂,領略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心中的崇高與唯美。

我知道,玉皓的文字深處,是他心中那片永遠的風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00 字。

轉載請註明: 銘記心中那片永遠的風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