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可以說是很多媽媽都有的習性,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孩子並不會因為家長的嘮叨,最後變得懂事聽話,這是因為,媽媽長時間的嘮叨,對孩子來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
早上喊孩子起床上學這件事,就能很清楚地看出一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孩子早上都有懶床的習慣,如果媽媽經常性地對孩子大喊大叫,那麼孩子到底要不要起床,是取決於媽媽說話聲音的大小的,這樣一來,孩子對媽媽的嘮叨已經免疫了。
當孩子早上起床,看到外面的天氣不好,或者是孩子沒有睡好,他們就會對媽媽說出他們“不想上學”這四個字,很多媽媽聽到孩子這樣的訴求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是會把孩子數落一頓的,覺得孩子不懂事,覺得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苦。
為了打消孩子不想上學這樣的念頭,長篇大論的話語,他們會統統和孩子嘮叨一遍,時間長了,儘管父母是真的辛苦,孩子也不會覺得父母辛苦,最起碼他們覺得,父母還是有精力和自己嘮叨的。
玲玲就是這樣的孩子,每天早上,玲玲都會和媽媽表達自己不想上學的想法,但是媽媽每次都是這樣回答的:“你這個孩子還有沒有良心啊,你爸爸每天這麼辛苦掙錢,不都是為了給你上學啊,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比你有出息呢!”最後,玲玲在一頓數落當中,去了學校,一天的心情也不是很好,上課聽課的效率明顯很低。
而鄰居家的紅紅媽媽的做法,另很多人折服,紅紅偶爾也會說自己不想上學,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媽媽就會這樣告訴孩子:“寶貝,媽媽知道你上學很辛苦,如果你真的執意不想上學的話,那麼媽媽是支援你的,畢竟我們只有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到了學校才會有心情聽課,所以,你告訴媽媽,你今天想幹什麼,媽媽陪著你一起”。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最終還是覺得,只有上學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於是,開心地去上學了。
兩位媽媽截然不同的做法,給孩子帶了的結果顯然也是不同的,第一位媽媽的孩子,到了學校之後,他們的心思肯定不是百分百的在學習上,心裡還會有對媽媽的不滿。
第二位孩子的媽媽抓住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主動出擊,這樣反而讓孩子覺得,媽媽很在乎她,她只有好好學習,才不會讓媽媽指望。
每位父母都是不容易的,“掙錢很辛苦”這樣的話,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因為你越是刻意的表達自己很辛苦,孩子反而你會覺得你辛苦,如果你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那麼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截然不同。
所以,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少一點嘮叨,多一點理解,你只有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才能為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