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下的灰色空間變成了居民休閒娛樂的“橋隅洞天”,植被雜亂的街角變成了花草鬱鬱蔥蔥的“金角銀邊”……豐臺區的變化在每一個細微的角落處處顯現。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從豐臺區瞭解到,該區14處小微城市公共空間功能更新和環境提升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改造成效覆蓋周邊近20個社群的10餘萬居民。
在馬家堡街道嘉園二里小區南廣場,曾經百餘平方米的閒置空地搖身一變成了綠樹成蔭的“樂活兒童公園”,一片片的綠化讓人彷彿置身天然氧吧,淺黃色的兒童廣場上,可愛的玩具矮馬跟隨小朋友的節奏跳躍,空氣中瀰漫著歡聲笑語。嘉園二里“樂活兒童公園”是豐臺區今年年初啟動的14處小微城市公共空間整治專案之一。
“這個專案從設計到細節的處理,都由居民拿主意。”馬家堡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鄭榮甫介紹,嘉園二里小區公共空間狹小、設施陳舊,群眾改造呼聲極高。作為馬家堡街道小微城市公共空間改造的試點社群,在居民、責任規劃師和街道社群三方的齊心協力下,將單一的觀賞性綠化空間,向集休閒、娛樂、運動於一體的多功能空間轉變。
改造後的“樂活兒童公園”完成了“騰籠換鳥”式的轉變,而“人人成為規劃師”的改造過程也產生了“化學反應”。目前,由598名社群老黨員組成的“我嘉支部”繼續啟動“我家門前從我做起——輕整治計劃”,使低效閒置的“小微空間”透過民願民智民心參與社群建設而得到更新再生,讓居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更強了。
除了嘉園二里小區南廣場,豐臺區已完工的14處小微城市公共空間整治都各具特色。據瞭解,此次改造提升主要針對“街頭邊角場地、社群閒置空間和橋下低效空間”三類形態,分佈在馬家堡街道、南苑街道等6個街道。
作為街頭邊角場地的代表,中關村豐臺園中環西路街頭地塊,綠化凌亂、植被單一、空間封閉。升級後的空間變身“城市·科技景觀客廳”,在改造過程中充分結合員工休閒健身、娛樂交友等需求,將封閉的綠化環境與道路聯通,打造開放空間,提供宣講平臺、健身廣場等多個功能分割槽,為周圍工作人員及居民提供休息鍛鍊場地,提高整體場地利用率。同時,透過合理的植物配置為昆蟲與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透過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環境中空氣的溼度與溫度,改善小氣候環境。
在南苑街道,五愛屯小區則是利用社群內部的閒置土地,打造“社群中的生態花園”。整體設計以生活·自然·探索為理念,整個場地進行了動、靜分割槽,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透過翻新廊架等設施,增設無障礙坡道,重塑了綠化景觀等方式,使場地使用體驗得到質的提升。
“2022年初,豐臺區梳理居民家門口的低效空間、閒置場所,全面啟動小微城市公共空間更新改造工作,爭取到市級資金支援,充分體現了小投資、大成效的建設初衷,切實改善了百姓身邊的生活環境,有效推動了社會治理格局創新。”據北京市規自委豐臺分局副局長趙菲介紹,此次改造提升的14處小微城市公共空間緊扣百姓需求,透過搭建社群居民議事平臺,採用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居民座談等方式,充分徵求產權單位、社群居民的自主更新意願和功能需求,探索居民參與式規劃路徑。專案完成後,社群居民制定使用維護公約,形成微空間維護志願者小組,推動形成社群共治的長效機制,共同推進百姓身邊的高質量城市公共空間建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蒲長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益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