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動車是一個熱門話題,辣哥也準備蹭上一波熱點,回答幾個車友提出來的問題,前言大抵上都是廢話,所以咱們直接進入主題。
第一:我的電動爹,為什麼會突然動力下降?
已經不止一個親友或車友問過我這個問題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電池過熱,行車電腦透過降低電動機的功率,來達到散熱目的。
電動機因為低轉高扭所以百公里加速非常快,即便是被戲稱為PPT造車的新勢力們,也能在技術起步階段就實現3秒區間的百公里加速,但車企不會告訴你,以全功率執行時間只能維持4分鐘左右,具體視品牌和車型而定,我試駕過某德系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轎車,在全電門加速5分鐘之後,電動機功率衰減了約20%,這已經是行業的最佳表現了,更有甚者功率會降低40%以上,直到電池溫度達到理想工況後才會恢復動力。
車企宣傳的都很漂亮,什麼熱衰減管理技術,什麼智慧恆溫控制系統,但是這些系統只有在城區代步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用120公里的時速跑一趟高速試試,雖然動力衰減不如全電門,但是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動力降低現象,這一點電動車主可以現身說法一番。不過這不能算是一個大問題,如今電動汽車的製造初衷,也是解決城區日常代步,而不是讓你開著它浪跡天涯。
第二:續航里程標定500公里,為何我最多隻能開360公里?
這個問題是某位車友提出來的,所以資料不能泛泛而談,可大多數車主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即便在晴朗溫暖的天氣裡,電動車實際續航里程,也和廠家給出的最大續航里程有明顯差距,答案只有一個:你的用車環境不適合“最大發揮”。
廠家給出的續航里程不是電腦分析出來的,而是實際測試出來的,這個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是選場地,一般電動車企都是在自家的試車場測試,沒有這哦條件的則會租賃專業的賽道進行測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阻斷通行的障礙(燃油車測試油耗也是如此)。
其次,車企會在不同車速下進行多次測試,比如時速四十公里的續航里程、五十、六十……等等時速都會進行測試,然後找到續航里程最長的一個。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不,最後他們還會在不同天氣重複上述過程,大晴天、雨雪天、大風天、高溫天、低溫天,細心的車企甚至會對各類天氣進行分級測試,比如小雨、大雨以及暴雨。
經過無數次測試之後,得到一個最長的里程資料,或者晴朗溫暖天氣出現次數最多的等速里程(時速不會超過60公里),或者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的平均里程,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大續航里程,具體如何展示就看車企的良心了,絕大多數都是第一種,少部分是第二種,第三種是我自己瞎猜的,只是開個玩笑您可千萬別當真。
你覺得自己日常用車環境,能不能達到上述條件?單單一個紅綠燈就把日常用車和專業測試區分得明明白白,更不提人家的測試車手,不僅駕駛技能專業,而且整個測試過程還有非常嚴格的執行標準,比如電門該怎麼踩,彎道半徑多少,總之整個測試過程都是依照本車型最節能的方式,而咱們開電動車肯定達不到這個水平,再加上電動車受環境影響很大,所以最大續航里程看看就行,您可千萬別當真,這就和燃油車的百公里平均油耗一樣不靠譜。
況且你還要聽音樂、吹空調甚至看電影、打遊戲,這都是降低實際續航里程的重要原因。說一千道一萬,就是電動車目前只能用來上下班代步,買菜接娃逛商場,比較適合現狀穩定的家庭,什麼是現狀穩定?好比說辣哥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所以家人隨時準備著送他們去醫院就醫,這種狀態下即便父母有車,我也是打死不會買電動汽車的,就怕有個萬一自己還要先去充電。
第三:電動汽車經濟嗎?
答案也只有一個,電動車節能但不省錢!
原因則有二:
第一:二手車殘值低,買的貴賣的賤,車主會在二次交易中損失一大筆錢,比燃油車要便宜最少15%,前提是有人真願意買一臺二手電動汽車。
第二:更換電池費用昂貴,以銷量最高的特斯拉Model 3為例,換一組電池需要4萬元,這臺車有4個電池組,全換一遍16萬,你算算換成95號燃油,自己的寶馬3系或者奧迪A4L能跑多久,以現在的油價七八年是夠了,特斯拉基本五六年就換一遍電池。
第四:電動車環保嗎?
#汽車#答案是不環保,第一、電力生產過程的碳排放很嚴重,雖然石油加工也同樣汙染嚴重,但一碼歸一碼,不能因此忽略電力生產過程。第二、至今還沒有哪一個車企、電池生產廠家,正式公佈成熟有效的廢舊汽車電池處理技術和方案,所以電動汽車技術就不能說完善,更不能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