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珍惜食物、節約糧食的“金句”人人都會,有時卻免不了悄悄臉紅。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糧食產量增加,食物極大豐富,日子越過越好,吃起來挑三揀四、鋪張浪費的情況也多了起來。
拒絕糧食浪費,從娃娃抓起。
不只會背詩,還要“管住嘴”。
“適量”攝入剛剛好
“這個菜不愛吃,拿走”“這個窩頭太硬,扔掉”……
其實,不少孩子浪費食物是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他們普遍都有挑食、偏食的習慣。因此,從小學習科學營養知識,提高營養素養,做到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不挑食、不偏食真的很重要。
孩子從小養成“適量”攝入各種食物的良好飲食習慣,不僅可以減少營養不良、營養過剩的發生,還能促進孩子正常的生長髮育,為成年後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以勤儉節約為傳統美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尊重勞動是文明的體現。兒童青少年應該從小樹立“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觀念,尤其要懂得感恩食物,有機會到田間地頭實地體驗下,一定記得對辛苦耕耘的農民伯伯說聲謝謝。
家長可鼓勵孩子們多參與食物的種植、採摘、購買、製作以及儲存等全過程。讓孩子們從小體驗“一粒米”來到飯碗的全過程,體驗食物得之不易。
食育教育勤叨叨
除了在食材搭配上多用心,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給孩子做出榜樣。一家人可以一起選購食材、製作食物。在具體勞動過程中,家長可以講解一些營養健康知識,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和餐桌禮儀,與孩子一起外出就餐時,指導孩子合理點餐,儘量點小份的食物,主動索取公筷公勺,倡導吃多少點多少,拒絕奢華浪費。家長要鼓勵孩子餐後把剩菜剩飯打包帶走,對於剩菜剩飯要科學儲存、合理加工再次食用。
走出家門,來到學校,校園裡的食育教育也不能少。學校可將節約糧食的理念融入健康教育、德育、體育等理論教學中,也可在勞動教育、社會實踐、主題班會等實踐教育中,讓學生透過動手來體會。
學校食堂大師傅責任更是大,每天根據用餐人數供餐,改進食堂的飯菜味道,每週改變選單,豐富食物的種類,避免因飯菜的口感而導致食物的浪費,主動在用餐的地方張貼節糧的倡議,推廣光碟行動,可開展以光碟來換取水果等激勵措施。
老師發話最好使,應鼓勵學生爭做節糧小監察員,時刻監督身邊的浪費現象。教師應大力倡導光碟行動,特別是在學生就餐時段對學校食堂、宿舍、教室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對浪費食物的學生進行糾正及教育。當然,教師自身節約糧食的行為也非常重要,教師應以身作則,成為節約糧食的示範。
來源 | 中國文明網
編輯 | 佘心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