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國也要“黃了”?

由 沈建伏 釋出於 綜合

(觀察者網訊)據“半島電視臺”報道,當地時間7月26日晚,突尼西亞最高獨立選舉委員會主席法魯克·布阿斯卡宣佈,94.6%的公投參與者投票支援突尼西亞新憲法草案。新憲法大幅擴大了總統的權力,賦予總統完全的行政控制權、軍隊最高指揮權,以及未經議會批准任命政府的權力。這在突尼西亞引發了巨大爭議,支持者與反對者雙雙走上街頭。

多家西方媒體悲觀的表示,突尼西亞新憲法投票結果標誌著10多年前隨著“阿拉伯之春”開始的一段“民主實驗的失敗”。

“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公投投票率僅三成,民眾分歧巨大

投票在發起全民公投的總統的支持者與其反對者間存在嚴重分歧背景下於7月25日舉行。部分反對派呼籲支持者抵制公投。

突尼西亞最高獨立選舉委員會資料顯示,25日投票的選民中94.6%支援修憲,僅5.4%投反對票。不過,本次新憲法草案公投大約只有30.5%的選民參與投票,約為此前總統、議會等選舉的一半。但是因為突尼西亞沒有最低投票率要求,因此新憲法依然得以順利透過。

新憲法草案將賦予突尼西亞總統全部、不受限的行政權力,允許其在議會內自由任命新政府,而議會則改成兩院制,新增的全國(地區)委員會將代表地域的地方利益。

公投之前,突尼西亞總統凱斯·賽義德(Kais Saied)的反對者在突尼西亞多座城市舉行抗議活動;公投後,數千名賽義德的支持者上街慶祝公投透過。

賽義德反對者舉行抗議活動 圖自路透社

公投後,賽義德的支持者上街慶祝 圖自美聯社

賽義德的支持者認為,突尼西亞此前的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不夠,議會和總統之間權責不明,使得各項政策都難以透過,突尼西亞全國停滯不前。

在投完票後,賽義德對在場媒體表示,突尼西亞正在走向一個基於自由、正義和民族尊嚴的新共和國,突尼西亞人民將“共同開啟一個基於責任的新徵程”。結果公佈後,他向自己的支持者表示,突尼西亞成功的拋下了政治僵局的過去,“從絕望和幻滅走向希望的未來”。

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

然而,他的對手和政敵則稱,這將允許他延長已維持一年的“獨裁”統治,進一步弱化突尼西亞的民主程序,使突尼西亞全面陷入“阿拉伯之冬”。

反對派稱賽義德可能篡改選票,因此唯一有效的表示反對公投的方式是抵制投票。由於反對派的呼籲加上民眾對政治的冷漠等原因,導致本次公投僅有30.5%的投票率。賽義德則稱,如若可以增加一天投票日,投票率必然更高。

作為當年“阿拉伯之春”的策源地,突尼西亞這個國家的風吹草動一直牽動著各方的神經。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在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特別注意到此次公投投票率較低,稱“突尼西亞的民間社會、媒體和政黨都對公投表示了深切關注和擔心,在起草新憲法的過程中,缺乏一個包容和透明的過程,真正的公眾參與範圍有限。”他表示美國還注意到“人們擔心新憲法包括削弱的制衡措施,可能會損害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保護”,強調突尼西亞“尊重權力分立和制定包容和透明的選舉法的重要性。”

西方媒體對突尼西亞新憲法草案的透過普遍持反對、悲觀的態度。路透社表示,西方國家之前認為突尼西亞是“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的案例,但是現在許多人都對其“民主未來”感到擔憂。

路透社報道截圖

BBC報道中稱,突尼西亞或將重新變回一個“獨裁國家”。

BBC報道截圖

CNN報道則稱,“阿拉伯之春”所產生的最後一個民主制度正“命懸一線”。

CNN報道截圖

政治素人的“修憲”之路

2019年,藉助民眾對於政治精英階層的不滿,政治素人賽義德以壓倒性多數當選突尼西亞總統,他當時承諾要清理突尼西亞政治。

賽義德早期從未參與過政治活動。據他自己的回憶,他的父親在二戰期間曾庇護猶太人女權主義者吉賽爾·哈利米(Gisèle Halimi)。他本人的專業是法律學,專注於研究憲法學,長期在突尼西亞憲法協會工作,1990年至1995年任其秘書長。在起草突尼西亞現行的2014年版憲法時,他還是當時修憲委員會中的一位專家。

按照2014年版憲法的規定,突尼西亞的政治制度是半總統制,即人民直接選舉的總統和議會產生的總理共享行政權。現在政治體制設立的一個主要考量就是避免總統享有巨大的權力。但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突尼西亞數次陷入政治危機,大約每年都要更換一次政府。引發了突尼西亞民眾對現有政治的失望與不滿。

而在2019年大選前,賽義德早早宣佈自己將作為無黨派人士參選,抨擊政治腐敗、提倡法治的作用、強調自己不奢靡的生活,贏得了對突尼西亞政治和社會發展失望的選民支援,而他在一些社會問題和宗教問題上持有的保守立場也一度贏得自己現在頭號政敵伊斯蘭主義的“復興運動”(Ennahdha)支援,“復興運動”自“阿拉伯之春”以來,長期是突尼西亞議會第一大黨派。

2021年7月,突尼西亞部分民眾抗議政府抗擊新冠疫情不力、缺少改善該國經濟的措施。7月25日,數千名示威者在首都舉行集會,要求解散議會,賽義德順應著這股民意,當晚利用憲法第80章賦予的緊急權凍結議會的所有職權,解除總理職務。

2021年,分裂的突尼西亞:上圖為反對賽義德的示威,下圖為支援賽義德的示威

此後,賽義德持續利用緊急狀態繼續獨自施政,在2021年8月23晚宣佈無限延長議會的凍結,並在2021年9月22日簽署法令賦予自己全部的行政和立法權,一週後在9月29日任命了新的總理,阿拉伯國家中的第一個女總理吉拉·布登(Najla Bouden)。

為了確保自己的政治遺產得以延續,賽義德在2021年9月提出了修改憲法。並於12月宣佈了修憲和全民公決的路線圖。

此外,賽義德還加大了打擊腐敗的力度,涉及前官員、商人、地方官和議員等,與負責監督和保障法院正常執行的“最高司法委員會”(CSM)就後者處理貪腐案件等問題上陷入衝突;雙方衝突不斷升級後,賽義德在今年2月13日宣佈解散該委員會,並建立了一個新的“臨時最高司法委員會”。“最高司法委員會”是突尼西亞2014年版憲法所創立的機構。

對此,賽義德的反對者批評他違背自己的競選諾言,對自己有利的時候選擇忽略法治和自己參與起草的憲法。

今年5月25日,賽義德宣佈任命一個法律專家委員會起草新的憲法,以整合1月以來突尼西亞政府從民眾、專家等不同群體徵集的改革意見,新憲法草稿終稿於7月8日公佈。

突尼西亞面臨多重困境

對於賽義德的雷厲風行,突尼西亞人民一開始是廣泛支援的,認為這些舉措是有必要於實現政治清廉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在賽義德行使緊急權力後,其民間聲望迅速升高,當時的一份民調顯示,賽義德的支援率從38%迅速攀升至82%。

然而,在賽義德所任命的新政府和新總理上臺後,突尼西亞的民生狀況並未得到改善,民眾對他的不滿逐步增加。根據同一個民調機構今年6月的最新民調,38%的民眾認為突尼西亞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有47%的民眾認為經濟形勢正在持續惡化。

為了應對多重經濟壓力,包括債務、通脹、失業(近20%)、經濟停滯等問題,賽義德在3月同意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的對國有企業私有化和減少某些補貼的條件,以獲取40億美元的貸款。此舉受到了突尼西亞總工會(UGTT)的批評,突尼西亞總工會認為接受IMF的條件會讓本就艱苦的突尼西亞工人生活“雪上加霜”。

同時,根據 Insight TN 的民調,去年賽義德剛宣佈解散議會時,只有42%的突尼西亞人對於人權和民主的未來感到擔憂,而到了今年5月,這個數字已經高達83%。

突尼西亞民眾愈發擔憂該國的民主和人權

在上文提到的民調機構最新民調中,賽義德的支援率已經下滑至57%,另一份民調更是顯示他的聲望已基本跌至2021年7月前的水平。

因為本次公投因多重原因的低支援率,對於賽義德實際支援率的真正考驗將是今年12月舉行的議會選舉。目前,賽義德本人扔未成立自己的黨派,其他參選的主要黨派均對本次修憲持反對立場,突尼西亞的未來仍然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