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步伐緩慢已是行業共識,今年4月,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7%,而自主品牌的這個數字為48.8%。

但是,當在燃油車時代有著較大話語權的合資品牌,在電動車市場邁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步,帶來實實在在的革新產品時,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格局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目前,大眾ID.家族月銷已破萬,日系三強近期更是三箭齊發——本田e:N品牌首款產品上市、豐田bZ4X開啟預售、東風日產ARIYA即將上市,隨著它們的入場,合資品牌電動化的反攻號角悄然拉響。

合資品牌雖然下手晚,但外方在電動化領域佈局普遍較早,深厚的技術積累,或將會讓它們在決定丟掉燃油車包袱後,加速在電動化賽道上實現追趕超越。

以日產汽車為例,1947年,日產推出首款服務於大眾的電動汽車TAMA,拉開了電動化技術研究序幕,這一步,日產邁得比本田、豐田都更早。至今,日產已有75年的電驅技術探索歷程。得益於日產汽車在電動化領域佈局早且技術創新,東風日產一步步走向新能源市場的暴風眼。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與此同時,新能源車市場已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瞭解消費者需要什麼,並且能提供什麼,比步子邁得大不大來得更重要。如此更趨成熟的市場條件,顯然利好技術積累並不弱的合資品牌。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對於電動化,合資品牌並非沒有技術

電動車市場高速增長的銷量數字背後,是自主、合資、豪華、新勢力等各陣營勢力的白熱化競爭。當補貼紅利褪去,車企沒有了政策的保護衣,開始赤膊上陣,而擺在他們面前的共同難題是,消費者需要什麼?

從燃油車過渡到電動車,對車企和消費者都是顛覆性的革新,從認知習慣、消費習慣,到駕駛習慣,消費者都不得不重新適應。面對已是必然趨勢的電動化,有人拒絕,有人嚐鮮,有人享受,但大部分消費者都遠未到享受的過程。畢竟當前的新能源技術,尚存續航焦慮、效能焦慮、安全焦慮等,讓消費者在取捨燃油車和電動車時,仍然更多偏向了前者。

因此,如何消除顧慮,如何滿足期待,讓消費者享受電動車,是車企必須思考的問題。

於是,新勢力提供了超前的智慧科技、自主品牌提供了超長的續航,這些鮮明的標籤無疑成為了它們的獨特優勢。那麼立足當前的消費需求,包括東風日產在內的合資品牌有什麼呢?

最大的優勢無疑是它們有著雄厚的資金背景以及豐富的造車經驗,在技術研發和生產規模上都更容易推進。通用25年前推出電動汽車EV1,本田25年前推出本田EV Plus,豐田30年前推出RAV4 EV版,日產更是在75年前就有了TAMA,在電動車的發展歷程中,少不了它們的推動。而它們對於電動技術的前瞻佈局,都為今天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另外,合資品牌的品牌價值、影響力等,也將會逐步反映在電動化領域,這也是日產、本田、大眾等品牌能夠在宣佈激進的電動化轉型目標之後,短時間內推出純電專屬平臺和車型,並在行業內引起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

因此,合資品牌並非沒有向電動化轉型的實力,恰恰相反,它們數十年的技術積澱,以及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力、體系力,都會成為它們在電動化領域的殺手鐧。

正如東風日產,在純油與純電之間,創新性地打造了不用充電的全電機驅動行駛技術——e-POWER,在新能源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時候,又迅速拿出ARIYA這款純電動SUV。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這背後,便是日產汽車純電技術探索的厚積薄發。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東風日產的電動化: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對於日產電動車,最為人熟知的是LEAF聆風。2009年,聆風作為全球首款純電動車問世,在此後的十餘年中,聆風獲得了全方位的市場認可,全球銷量突破64.8萬、拿遍全球大獎、累計里程達到210億、電池0重大事故,在銷量地位、使用者口碑、品質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傲人戰績。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聆風是日產電動化最驕傲的代表作,但並不是日產電動化的全部。從TAMA之後,日產推出過不少引領行業的產品和技術。如1983年推出的March EV車型,是世界上第一輛使用非同步電動機的純電動產品,也是電動乘用車鼻祖,而日產早在彼時就展現了在電動化領域的引領地位。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從一開始涉足電動化,日產就堅定“人本電驅”的純電造車理念,讓任何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盡享電驅樂趣。而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日產75年裡一脈相承的“純電、效能、舒適、安全”四大造車基因是關鍵,既滿足了消費者的期待,又解決了他們的顧慮。

對於合資純電動車,不少人的認知還停留在油改電,但其實很多合資品牌都已經跨過這個試水的階段,拿出了純電專屬平臺和技術,並且同時保留了燃油車平臺的很多優勢。日產專為電動車設計的全新平臺雲圖純電智慧平臺就延續了深入人心的日產舒適基因,透過整合三電系統等技術,來增加空間利用、提升駕控體驗等,將燃油車上的移動大沙發“搬到”了電動車上,實現領先的舒適性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戰神GT-R的效能基因、日產在賽道上的技術經驗,同樣在日產電驅中有所體現。2020年CES上,日產展示了一款電動四驅技術——e-4ORCE雪狐電四驅,它便是誕生於GT-R車型的ATTESA E-TS扭矩分配系統,以及TOOL車型的智慧4X4系統開發經驗上,既有令人興奮的高效能,又有令人舒適的乘坐體驗,可以說是技術日產尖端技術的集大成者,放眼整個電動化市場,也是行業領先的技術。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另外,日產純電數十年的研發與製造經驗,以及聆風用銷量戰績、里程驗證等築起的安全口碑,都支撐著日產如今快速鋪開電動化轉型。

向左是可靠的技術積澱根基,向右是引領行業的尖端技術,日產純電佈局早且技術創新,讓東風日產不僅在當下一觸即發的日系三強電動化之爭中佔有優勢,也有了佔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前排的十足底氣。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ARIYA上市在即,東風日產殺出一記回馬槍

如果說,聆風代表了日產汽車數十年來的研發與消費者需求的完美結合,那麼ARIYA則代表了日產汽車未來的設計方向和最新的技術成果。和聆風一樣,ARIYA同樣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車型,只是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時代,ARIYA比聆風有了更多的技術內涵。它的推出,拉開了東風日產全面實現電驅化轉型的序幕,對於中國電動車市場而言,它也將會是一款不容忽視的實力產品。

基於雲圖純電智慧平臺打造的ARIYA搭載了諸多日產純電尖端技術,包括日產目前最先進的e-4ORCE雪狐電四驅,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轉向、轉彎和制動效能,可以精準控制每個車輪的動力和制動需求,前後扭矩分配可以達到市場罕見的1:9或9:1,讓ARIYA車身更穩定、加速能力出眾,在駕駛者追求的操控激情以及乘客追求的穩定舒適中,取得了極佳平衡。單是這一點,就讓ARIYA在要麼太激進,要麼太平穩的一眾電動車中脫穎而出。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當然,作為東風日產電驅化的重磅力作,ARIYA在設計和智慧化層面同樣有顛覆性的革新,造型基本打破東風日產往日的設計思路,讓人輕易就從日產燃油車的認知中跳脫出來,而智慧化方面則有ProPILOT L2+智慧輔助駕駛系統、Nissan Safety Shield主動安全技術等加持。可以說,在這兩個新勢力產品領先的層面,ARIYA並不落下風。

但眾所周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仍是自主品牌在強勢引領,要破局,就要拿出獨家的亮點,才能一炮打響。豐田bZ強調低重心、高剛性,本田e:N強調駕趣,大眾ID.強調科技,而ARIYA則強調效能和舒適的極佳平衡,同時有深厚的品牌技術積澱背書,這或許才是普遍消費者對一臺電動車的核心需求,靠譜、舒服、有趣,同時不需要太多從燃油車過渡的適應成本。

其實對於合資品牌來說,即便晚出發了一步,但時機尚在,甚至可以說當下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補貼退出,以技術論長短,一個市場才會真正向好發展。另外,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離預測中的千萬輛規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半程是哪一方勢力能先行一步,還真不好說。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在燃油車時代,“技術日產”已深入人心,SR引擎等一臺臺叱吒公路或賽道的效能機器,至今能輕易激發眾多車迷的腎上腺素。然而,那些屬於燃油車時代的一代名機,開始陸續退出舞臺,將C位讓給了電驅,而“技術日產”在觸電之後也有了全新的詮釋。但它並不是單純的觸電,而是迴歸汽車本質,回到“人”這個出發點,因此電動化時代的日產,其實還是我們熟悉的日產,有有趣的靈魂,也能感知到你對舒適和安全的需求,讓你從摸上方向盤的那一刻開始,便自信而愉悅。目前,ARIYA即將迎來上市,對於這樣一款破局產品,不得不說十分期待其未來的市場表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68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動化時代的“技術日產”,向左是根基,向右是引領 - 楠木軒